粒粒渾圓飽滿,鮮紅碩大的火龍果,垂掛在狹長的仙人掌葉上。十一月的屏東,正值火龍果產季,農戶除了煩惱鳥害,在果實套上黑網袋,還得防範附近梅花鹿來啃食。
「每天我都要站衛兵」神出鬼沒的梅花鹿,讓古佐竹半夜無法好好睡覺,必須神經緊繃盯著果園,保護市價不斐的火龍果,甚至想出在早晚燃放鞭炮,驅趕鹿群的招數。「這都是墾丁國家公園野放出來,想做保育的」古佐竹無奈地說。
瀏覽台灣地圖,鹿場、鹿港、鹿谷、鹿草…,台灣有許多鄉鎮以鹿為名,說明這裡過去曾是鹿之島、鹿的天堂,卻在荷治時期開始,因梅花鹿毛色鮮豔,茸肉營養而遭大量捕殺,導致1969年後逐漸在野外消失。因應國際保育潮流,台灣在1984年進行梅花鹿復育,以台北動物園的鹿群為種源,在墾丁設置復育區,之後陸續野放了兩百頭。
自從雲豹消失後,梅花鹿已經沒有天敵,在野外經過二十年的繁衍,墾管處推估鹿群數量已有兩千隻,族群蹤跡從當初的墾丁復育站,擴散到整個恆春半島。然而,梅花鹿雖然可愛,卻是不折不扣的草食動物,鹿群一增加,受影響的就是植被的演替與消長。
金黃色的下翅,外緣還有三角狀的黑色斑紋,保育類的「黃裳鳳蝶」幼蟲偏愛以「異葉馬兜鈴」為食草。這種馬兜鈴已經被農委會列為野外瀕絕物種,不料梅花鹿數量劇增,啃食踐踏墾丁國家公園內的野生馬兜鈴,造成稀有的蝴蝶食草一再減少,可想而知,黃裳鳳蝶的數量勢必也受到影響。
墾丁國家公園內還有一處「高位珊瑚礁」生態保護區,經過數萬年板塊擠壓,珊瑚礁從海裡抬升,熱帶雨林、季風林植群、毛柿母樹林等珍貴植群,就生長在礁石上頭。為了保存這些礁石奇木,墾管處特別劃設保護區,禁止閒人靠近,沒想到梅花鹿卻趁機而入。在礁林底下,常可發現梅花鹿的排遺,鹿群為了休憩 「開疆闢土」破壞植被,啃食、磨擦珍貴樹種的樹皮。
林試所恆春研究中心主任王相華指出,當森林底下的小樹、小苗被鹿群吃光,森林底層遭淨空,將導致森林的更新停滯,嚴重的話還會衍生強勢外來種(像是銀合歡)入侵,珍貴的高位珊瑚礁森林有可能不保。
梅花鹿在墾丁山林繁衍二十年,牧草農作受鹿群干擾層出不窮。當地居民心存鹿群是墾管處放出來的想法,抗議與求償不斷,主管機關只好免費協助農民架圍籬。
「幫農民架圍籬,完全是在敦親睦鄰」墾管處保育課技佐胡景程指出,台灣並沒有野生動物造成損壞,須由政府賠償的法律規定。當居民覺得梅花鹿復育過多,相較於其他台灣瀕臨絕種動物,「兩千頭梅花鹿甚至比櫻花鉤吻鮭還少,可能只比台灣黑熊多一點而已」。
另一方面,受益於梅花鹿群,過去靠山吃山的墾丁社頂聚落,順勢發展生態旅遊行程,帶客賞鹿。胡景程也指出,梅花鹿在恆春半島所帶來的影響,不是只有農損而已,其實鹿群也為地方創造了許多觀光財。
梅花鹿,原是人見人愛的動物明星,現在成了遭人嫌棄的害獸。復育是人類獵捕濫殺,後而保育野放,再加上法律介入獵捕文化的複雜議題。眼見鹿群危害珍貴森林及蝴蝶幼蟲棲地,控制管理勢在必行,但究竟是要捕捉結紮?異地復育?或仿效歐美開放狩獵?梅花鹿的未來為何,主管機關可得動腦筋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