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震驚世界。這一年來,全世界都在體檢電廠、加強防災措施。福島醫科大學副校長山下俊一提醒,福島災害,顯示核災難以預測,「單單就這一點,周邊國家就不應該以日本為師,而要將這次的失敗做負面教材…」
日本核能安全拉警報,台灣的核一、二、三廠,也被國際Nature雜誌,評價為世界風險最高的核電廠。311的習題,究竟台灣,該如何解答?
原能會核災檢討報告指出,福島電廠在地震侵襲後,提供電廠電力的開關場倒塌,導致外部電力中斷。41分鐘後,海嘯接二連三來襲,淹沒電廠後備電力,導致反應爐爐心無法降溫,繼而引發氫爆和爐心熔燬的悲劇。
為了避免福島事件重演,國科會著手進行海溝型地震的海嘯研究。結果顯示,如果發生海嘯,核一廠的海嘯高度,是10.73公尺、核二廠是10.28公尺、核三廠是11公尺、核四廠是8.07公尺。國科會認為,四座電廠,都位在12至15公尺高程,沒有安全疑慮。
不過,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研究所助理教授吳祚任提醒,位於核三廠附近,有一條可以引起同樣海嘯威力的馬尼拉海溝,這條海溝,正在伺機而動。
「規模8.5的地震重現期是201年,馬尼拉海溝已經有440年沒有發生大地震,因此,8.5的地震發生時間,應該快到了。」
此外,由於核一廠設計高程低於原始設計1公尺、核二廠的緊急海水泵,也無法防海嘯。原能會緊急要求台電進行改善。
台電表示,目前營運中的三個電廠,都加裝了水密門,「我們把馬達封起來。馬達不進水、永遠都可以用,不會有電力喪失的問題。」為了以防萬一,台電還加買緊急柴油發電機,備妥七天的油量。另外也備有儲存槽、生水池、消防車、渠道引水,以及海水五種水源。「我們把相關措施都準備好,萬一有需要就注水,確保反應爐安全,這就是斷然處置的概念。斷然處置行動按照優先緩急分成三階段,一小時要完成,就可確保核電廠安全。」
儘管台電對自己的緊急備援系統信心滿滿,但金山區重合里長賴蔡標質疑,福島核災發生時,消防車根本進不來,「你說要消防車來救?怎麼可能。」賴蔡標痛批,核災過後至今,台電只會不斷宣導「百分之百安全」,「但事實上它們做這些事,是只有百分之一的安全,其他百分之九十九,都不安全!」
居民的疑慮,其來有自。因為原能會的災後檢討報告指出,啓動核災的第一張骨牌,不是電力和水源喪失,而可能是注水管線被震壞。
福島電廠的耐震係數是0.6G,目前核一廠的耐震係數,只提升到0.4G。主管核安的原能會主委蔡春鴻卻說:「不要去比較這個數字,因為這個數字到底合不合理,合不合法、合不合規範,是要經過詳細評估的。」蔡春鴻表示,耐震係數還要考慮地理條件,光比較數字,沒有意義。
根據中央地調所調查,鄰近核一、二廠的山腳斷層,以及核三廠的恆春斷層,都有可能向海外延伸,其中山腳斷層,長度可能高達80公里,一旦錯動,威力驚人。但原能會認為,從地震觀點來看,目前四個核電廠都沒有問題。「而且核四相對來講最好,方圓10、20公里,沒有任何活動斷層。」
原能會表示,雖然電廠附近有非活動斷層,「我們不能因為有這個就不蓋建物,如果都要避免,台灣所有人只能住在船上。」相對於原能會的樂觀,地調所長林朝宗則說:「一個山腳斷層擺在那邊,我們是該擔心啦!會不會大規模活動,我們也沒把握。但它總是在那裡,就像一隻睡在身邊的老虎,你管牠會不會咬人,反正一隻老虎就很可怕。」
這次福島核災,也證實了林朝宗的判斷,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安藤雅孝也表示,東北大震如此嚴重,「正是當初認定死斷層的地方,也錯動了。」安藤雅孝認為,興建核電廠的人總是輕忽斷層的威脅,「就算有人提出危險,他們也認為那只是少部分人的聲音,所以都不聽,日本就是這樣,很危險,就像走在鋼索上。」
311核災如此嚴重,除了爐心熔燬,燃料棒貯存池輻射外洩,也是核災一發不可收拾的重要原因。目前台灣核一、二廠的燃料棒,已經擴充兩次,原能會核能管制處長陳宜彬坦言,目前燃料棒已經超過貯存池的容量。
「核一廠,一個水池可以放1500束,但現在是3千;核二廠可以放2500束,但現在是4200。核三廠可以放700束,現在是2100束。」陳宜彬說,核三廠經過擴建,足夠容納運轉期間的燃料棒,「但核一、核二,還是不夠,所以現在要做乾貯的措施。」
「乾式貯存場不要做,最重要的是,非核家園,把核電廠停掉!」金山鄉民李國昌認為,台灣根本無法承受這些複合式災害,不管是反應爐發生問題,或是貯存池發生災害,「台灣根本沒辦法疏散!」
這次福島核災的疏散圈,一路從10公里變成20公里,目前日本政府打算上修到30公里。但至今台灣的疏散圈,只從5公里變成8公里。儘管原能會主委蔡春鴻強調,應變計畫會隨著福島的經驗進行修改,但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張武修,在實地走訪福島後指出,「疏散根本難以成功。」
張武修表示,過去核電廠規劃的疏散計畫,是根據核電場外的資訊協調中心來進行,「日本在這次經驗裡完全零分。因為協調中心停電,所有的資訊都無法收集 。」除此之外,核災疏散會根據輻射飄散的範圍來進行指揮,過去台灣曾經到日本參考這套輻射塵飄散系統,「但是,這套系統也沒有在福島發揮作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直言,台灣根本沒有核災疏散的能力,「為什麼日本都定到30公里,台灣還在8公里?這是因為,這個範圍,是台電公司可以做到的疏散範圍,超出這個範圍,它就做不到!」311災後一年來,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走訪核電廠周邊社區,更發現台電根本沒有進行任何的疏散計畫說明,「居民都說根本不知道往哪裡跑,甚至所謂核災的疏散集結點,是在下風處!也就是最有可能感染輻射的地方!」
台灣四座核電廠,都受到嚴峻的環境挑戰,以及核災疏散困難的雙面夾攻。其中核四廠,還得面臨先天不良的體質問題。
過去幾年,核四不斷爆發嚴重工安事故,這是因為核四原始設計廠商怠工,台電為了趕工,擅自修改核四原始設計、導致數位儀控系統無法整合。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長陳宜彬直言:「台電是很好的經營者,但不是很好的興建者,原始設計者才知道設計理念,外面的人有些也許知道,但萬一不清楚,卻自行修改,也許會錯誤也說不定。」
前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委員、核工專家林宗堯,在福島核災發生後,提出核四七大計來解決核四問題,林宗堯要求台電公開核四所有問題;再聘請真正有核安經驗的專家,來解決問題;最後還要有獨立的稽核機制,才能確保核四完工的時間和品質,但核四一直沒有回應,原能會最後忍不住裁示,「如果到年底以前,不能提出讓大家滿意的方式,我們就停工。」
2011年12月20日,台電針對核四七大計提出檢討報告,但多數監督委員認為,這份報告沒辦法解決核四問題,但核四還是繼續興建。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崔愫欣質疑:「為什麼要加強電銲工作管制?表示之前都沒按照規矩來,那之前沒按照規矩來的要怎麼辦?前面的錯誤部分都不檢討,直接就說接下來怎麼作,我覺得是有點掩耳盜鈴。」
也有委員表示,台電提出來的檢討報告,確實有幫助,「但到底這一套,可不可行?」許多委員都質疑,一旦發生核災,將產生恐怖的逃難潮。但原能會副主委黃慶東卻為台電緩頰,「台電也有很辛苦的一面,我們一定要給它們時間。核四廠不是在你的手上建、也不是在我的手上建,都不是,核四是在台電公司手上建,它自己健全,才是我們國民之福!」
問題重重的核四,依然由台電興建,預算繼續追加,預計突破3千億。這樣的投資,值不值得?
311核災過後,已發展國家德國、義大利,都宣佈老舊電廠除役。就連發展中國家,中國,也暫停興建核電廠。山下俊一表示,日本在災前,都相信「輻射與我們很遙遠,而且反應爐百分百安全」,但福島核災過後,證實這種想法「完全錯誤」。山下俊一強調,「我們應該為風險管理做好準備,不只是因為危機來得很快,更普遍說,是為了大眾。」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系講座教授陳重信表示,風險管理,一定要把氣候變遷的係數算進來,「但原能會一直強調硬體結構都沒問題,在我們來說這不可接受。」
一旦台灣發生核災,光北部,就可能得疏散將近5百萬人,陳重信認為,台灣應該學習美國長島,這座電廠,因為無法疏散民眾,在州長的決議下,於1989年下令,興建完成以後,不商轉。2004年,長島在進行研究之後,將這座電廠轉型為天然氣,「可見技術性不是問題,是人的問題。」
福島災後,各國聞核色變,日本核電目前只剩兩座在運作,如果要重啓,必須經過壓力測試和地方政府的同意。日本政府,正在猶疑角力,和日本環境條件相似的台灣,也到了必須決定的緊要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