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胡慕情
濱溪帶不見了 大湖溪|河流、生物、濱溪帶的生態系
綿延的綠草坡、通直的河道,這是蘭陽平原大部分河流的樣貌。在宜蘭員山鄉,有一段溪流,很不一樣。水岸兩旁是層次豐富的濱溪帶,植物往水域延伸,彷彿綠色隧道。從空中看,一條美麗綠帶在蘭陽平原蜿蜒。但是2022年2月,宜蘭惜溪聯盟與台灣河溪網的成員發現,大湖溪,有一段濱溪帶不見了。
告別核電的漫長之旅|棘手核廢料該放哪安置?
位在新北市石門區的第一核能發電廠,是政府在1970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項目之一,1971年底開始施工,1978年商轉。一號機在2018年底,屆齡四十年,正式停止運轉,二號機也將在今年7月,功成身退。 核一廠屆齡40年 除役前的前置工作有哪些 台電表示,如果2019年順利啟動除役,會先將用過燃料棒移到冷卻池,預計耗時八年;再來是將燃料棒移到乾貯設施,開始拆除與輻射污染相關的設備和大型廠房,...
當前瞻變後見|從金沙溪、大安溪到保力溪,看人對待河流的思維
2017年,行政院推動前瞻計畫,希望以生態為核心,改善水域環境、維持防洪安全,這項政策,能不能兩全?實施近兩年後,又為現況,帶來什麼改變?
興達電廠脫胎記:燃煤改燃氣
從高雄茄萣望向南方,四座銀亮的圓形儲槽與高大煙囪,是人們對高雄永安的第一印象。這是1970年代,因應南部快速發展的工業需求,興建的興達電廠,運轉至今已經有三十七年,廠內有四部燃煤機組、五部燃氣機組,是目前裝置容量第三大的電廠,但對高雄市民來說,卻是不可承受之重…
猴其無辜|台灣獼猴從保育類除名
每個週末,獼猴研究者林美吟,都會在高雄壽山舉辦獼猴導覽團。她從小跟著熱愛獼猴的父親上山,耳濡目染下,也愛上獼猴。發現人類對獼猴有許多誤解,因此從2010年辦起導覽,希望讓大眾更加了解獼猴生態。 台灣獼猴,是台灣除了人以外,唯一屬於靈長類的動物。在1972年,被列為珍貴稀有的保育動物。 一般獼猴的主食,是果實、葉片、嫩枝芽、嫩莖髓,取食的天然植物達到三百種之多,偶爾也會吃昆蟲、蝸牛,補充蛋白質。...
保力溪陸蟹遭劫 能否安全度關?
「如果我們無法阻止這次的工程,未來台灣的稀有陸蟹類群,將覆滅於土石之中!」 台灣島嶼生物多樣,其中恆春半島更擁有豐富的陸蟹生態,1月17日,長期研究恆春半島陸蟹的學者李政璋發現,屏東車城的保力溪,近日一處私有地有工程擾動跡象,「保力溪北岸的草澤溼地,有十多種陸蟹棲息,原本在溼地上的無數蟹洞,卻在2019年初遭到無情的土石覆蓋。」據他觀察,有能力破土而出求生機的,只有最大型的凶狠圓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