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瞻變後見|從金沙溪、大安溪到保力溪,看人對待河流的思維

採訪 胡慕情 陳佳利,撰稿 胡慕情
攝影 陳添寶 張光宗,剪輯 陳添寶

2017年,行政院推動前瞻計畫,希望以生態為核心,改善水域環境、維持防洪安全,這項政策,能不能兩全?實施近兩年後,又為現況,帶來什麼改變?

轉動浮球,讓裡面的小魚游出。這是水獺金莎,在教導水獺寶寶如何覓食的方法。2014年,金莎因為和母親失散,在金門農路上被發現,由於年幼,被後送到台北市立動物園。當年和她一起來到台灣的,還有一對出生不久的水獺兄弟大小金,是因為巢穴遭到怪手開挖,母親受到驚嚇後不再回來而變成孤兒。

過去,台灣全島1500公尺以下山區的溪流環境,都可以見到水獺蹤跡,如今水獺數量剩下約兩百隻,僅金門還有穩定族群。鄰近金沙水庫的金沙溪,因為方便捕魚,又有許多長草區供水獺育雛,是金門水獺最活躍的區域。

畫面提供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金門金沙溪 護岸工程斷水獺回家路

金沙溪,是金門第一大河,肩負提供當地枯水期農業用水的重責大任。但早期施作的攔水設施,現在來看,都對生態造成衝擊。而以前的整治思維,更讓上游河段,變成排水溝。

議員董森堡原先期待,金門縣政府在2017年申請的2.7億水環境改善經費,可以讓金沙溪更貼近自然樣貌。第一期工程動工後卻發現,金沙溪最末段的水獺棲地,幾乎蕩然無存。

根據金門縣政府規劃,水環境的改善,是重新打造金沙溪的水泥護岸,然後新種植栽,結合自行車道,發展觀光。考量水獺,也會設置生物廊道跟人工階梯以便攀爬。實際施工後,原有植被的護岸被全面剷除,新設的護岸全是三面光,而且高度超過兩公尺。連當初為了保護水獺,必須左右岸分開施工的要求,也沒有落實。

根據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在金沙溪的監測,因為覓食需求,工區內仍有水獺經過,但董森堡觀察,目前只剩工區外有排遺,顯見水獺逐漸遠離原先棲地,引發水利署關注。

2019年2月,水利署邀請學者到金門現勘,顧問公司自認工程規劃完全避開生態敏感區,是兼顧防洪跟自然生態的典範,但學者質疑,水獺的習性是沿水路行動,金沙溪幾乎全是水獺棲地,工程應該就現狀要改進的部分盡可能縮小擾動,而不是逕自畫出一小塊區域,「說那一小塊就是生態敏感區。」

學者現勘後,水利署要求施工單位回填土方,縮短堤防與河面落差,同時種植適合的植物,打造水獺的通行水路。只是植被恢復需要漫長時間,觀察水獺三十多年的莊西進認為,棲地已難以恢復,又被切割破碎化,未來水獺被路殺的問題,會更嚴重。

金沙水獺的家,回不去了。而在前瞻計畫的試誤過程中,另一種保育動物石虎,也面臨處境。

苗栗大安溪 水岸公園剷平石虎棲地

大安溪跟老庄溪,在苗栗卓蘭匯流而成一塊沖刷地,稱為卓蘭濕地。早期這裡堆放了九二一震災後的建築廢棄物,還遭到砂石業者違法占用。卓蘭鎮公所為了管理方便與土地移撥的必要程序,向水利署申請7200萬,進行前瞻水環境改善計畫。

不過保育團體認為,鎮公所的規劃設計,是打造水岸公園,和保育理念毫不相干。鎮公所規劃闢建五公頃結合綠能與農業的公園。包括光電農棚、服務中心、表演舞台、市民農園、兒童遊戲區、露營區和生態池。為了建設這些硬體,石虎原先能躲藏的長草區,被全面剷除。保育團體批評,這些硬體開發,讓石虎再也不會來到卓蘭濕地。

鎮公所反駁,卓蘭濕地只是石虎會經過的地方,並非重要棲息範圍。鎮公所和石虎保育協會的認知落差,牽涉如何定義石虎的棲地,而這和早期的野外調查資料不足,息息相關。

石虎晝伏夜出,行蹤隱密,加上保護色高,一般在野外難以目擊,要靠自動相機才能紀錄牠們。由於自動相機不適合架設在太陽大的地方,導致過去的石虎調查,局限在山區。直到前兩年,石虎研究專家陳美汀才根據野放石虎的行為模式,發現河川也是石虎棲地範圍。

按理來說,根據水利署規範,前瞻水環境改善必須納入生態檢核,陳美汀的研究,應該被納入考量,現實中卻沒有落實。

石虎保育協會理事王豫煌說,這是因為進行生態檢核的團隊,對當地環境不了解,也沒有現地勘查的結果。「甚至,如果連文獻調查都做不完整,他就會認為這邊的生態,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

生態檢核機制的疏漏,使工程設計完全以人為本,卓蘭鎮公所將濕地挖深、鋪設不透水鋪面,方便人類進出。為了避免原先排入濕地的農業尾水,在豐雨期造成漫淹,還另外建造又高又長的排水溝,被批評根本就是陷阱。

石虎棲地變墓地,引發社會關注。監察委員現勘後要求卓蘭鎮公所改正,鎮公所從善如流,停止後續硬體建設開發,也要補種樹木,不過卻有滿腹委屈。鎮公所認為,當初計畫核定通過,是因為洽詢了各事業目的主管機關,有沒有區域敏感性的問題,「我們問了一輪,都說這塊不是山坡地保育區、河川用地、自然保育區或野生動物保育區,所以我們當時的興辦事業才會過。」

陳美汀表示,公部門的工程如果涉及生態議題,不能只按行政流程走,思維也要有所轉換,不能再用過去淺山開發等同沒有重要動物的觀念來進行工程規劃,否則絕對衝突不斷。

畫面提供 苗栗縣政府


大安溪水岸公園與金沙溪改善案例,不僅突顯公部門照章行事的問題,以及生態檢核機制的缺漏。學者廖桂賢認為,前瞻計畫水環境的爭議,還包括營造廠商生態不良,以及將水環境改善重點,擺在創造河川景觀的錯誤觀點。

根據水利署統計,目前前瞻計畫第一、二期超過兩百件水環境改善計畫,約有十一、二件因為生態議題,必須重新檢視。外界批評,這根本是前瞻變錢沾。然而預算浪費的案例,不僅僅只有水環境改善工程。

苗栗縣卓蘭鎮公所規劃的大安濕地公園

屏東保力溪 加蓋堤防陸蟹陷活埋危機

屏東縣車城鄉保力村與新街村,位處保力溪尾段,地勢低窪,2005年,被列入八年800億的治水計畫。2014年,保力溪又被列入六年600億的流域綜合治理,整治後幾乎全線都有堤防。

2017年,行政院提出前瞻計畫,將水環境建設分為水與發展、水與安全以及水與環境三大區塊。分別編列1500億開發水資源、720億治水、280億營造水環境。2018年,屏東縣政府申請1000萬預算,要來完成保力溪堤防的最後一哩路。然而這樣的整治計畫,卻可能再度破壞陸蟹棲地。

陸蟹研究者李政璋說,保力溪是恆春半島極少數的草澤環境,生態多樣性高。在保力溪右岸的陸蟹棲地可分為三區,其中一塊魚塭是私有地,年初被地主填平。屏東縣政府預計興建的保力溪堤防,緊貼保力溪主河道,他擔憂未來工程將讓陸蟹被全體活埋。

隨著石虎與水獺棲地被破壞的議題發酵,屏東縣政府這次謹慎處理陸蟹爭議,在生態檢核團隊建議下,施工單位變更施工設計。不過,在縣政府舉辦的研商會議中,不論生態學者或當地居民,都認為根本不需要施作堤防,因為保力溪的淹水問題,在於內水,也就是排水不良,而非外水的溢堤。換句話說,保持河口通暢性,是村莊不淹水的首要任務。

研商會議中,保育團體與在地居民提出停止施作堤防,循五溝水濕地前例,徵收魚塭地劃為保護區,來銜接墾丁國家公園的開創性建議。但最後屏東縣府以治水計畫已經核定,必須遵循,否則日後發生淹水問題會有國賠爭議的理由,只修正堤防路線、避開其他兩區陸蟹棲地。

針對陸蟹爭議中,民眾質疑前瞻計畫不具顛覆性的思維,水利署回應,這必須倚賴土地利用分區的明確劃分與執行,「否則我們很難說服民眾河道就是要這麼寬,我必須去拆你的房子、必須去徵收你的土地。」

學者廖桂賢說,目前爭議在於,前瞻計畫雖然強調由下而上,由地方政府來提案,以符合地方需求,但當缺乏上位整體計畫去告訴民眾,該縣市、該流域適合做什麼樣的事情,就會往舊有的工程思維傾斜。

從金沙溪、大安溪到保力溪,突顯人類將河流切割對待的思維,無法對應生態應該是整體並相互連動的狀態。同時也反映,行政部門對水環境改善的思維,依然是以水泥為主,而非納入國土計畫,重構綠色基盤的陳舊概念。前瞻第一、二期計畫的挫敗,能不能換來第三期的進步?端看行政單位是否願意仔細停聽看。

 

 

集數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