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生院民等回家|盼望家園重建的那一天

採訪/撰稿 胡慕情
攝影 陳添寶 陳慶鍾 賴冠丞,剪輯 陳添寶

「我們一起喊口號,強拆樂生毀人權!黑箱重建騙院民!」2019年4月10日,樂生保留自救會和聲援者,再度來到衛福部抗議。他們已經記不得這是十多年來的第幾次陳情,只知道,訴求完整保留樂生、讓院民安心續住的盼望,始終沒有實現。

2005年到2008年間,樂生保留運動曾是台灣社會運動最搶眼的一樁事件。十多年過去,如今鮮少有人繼續記憶樂生。樂生保留自救會榮譽會長李添培說,用盡餘生投入樂生保留,別無原因,因為樂生見證著台灣重要的公衛史與人權史。

李添培是花蓮人,十四歲那年被檢查出有痲瘋病。早年,痲瘋病被當成無藥可醫、會傳染的疾病,院民必須強制隔離。1930年,日本人在新北市新莊區興建樂生院,成為台灣最早隔離痲瘋的地方。當院民從大門走上長長的山坡,進入行政大樓,從此生老病死,都在樂生。

行政大樓因建築型態呈王字型,又稱王字型大樓。第一進是行政專屬,第二進有重病房,第三進則是領藥等空間,但痲瘋病特效藥還沒問世前,許多人因為隔離政策,非瘋即死。李添培記得,1950年左右,院民自殺數量激增,院內虔誠的佛教徒,自行募款興建棲蓮精舍當寄託,李添培就是參與興建的其中一人。

熬過隔離政策的院民,胼手胝足把監獄打造成家。1994年,台北市捷運局決定要用樂生院土地,興建新莊捷運機廠,為此必須迫遷院民。院民曾希望樂生院指定成古蹟,讓他們原地續住,但因為土地與政治利益,沒有成功。

為了保留家園,院民一再抗爭,終於在2007年,獲得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在捷運能順利通車前提下,保留樂生。經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協調,最後決定了保留四十棟、十棟拆遷重組的方案。

這個保留方案,因為捷運局忽略了樂生院所在的地質問題,一度引發走山危機,也使得重建政策一再拖延。2018年,新莊捷運機廠接近完工,樂生院的重建也開始進行。院民原先期待,捷運機廠完工後,樂生院能恢復原來地景,卻因為捷運局施作了所謂的「懸空陸橋」案,讓樂生院的大門與山坡,難以回復。

懸空陸橋案,是捷運局在現有捷運運輸軌道上方,設計的一座離地九米、約三層樓高的陸橋,以便用來銜接樂生院舊院區與新莊中正路的對外通道。這樣的設計,迫使院民必須使用電梯才能進出。院民因為使用代步車、手腳不方便、擔憂被關在電梯,希望捷運局能改變施工方案,最後在學者喻肇青、劉可強的協助下,規劃出「大平台方案」。

大平台方案的構想,是在現有捷運機廠軌道上立樁,讓這個對外通道形成自然緩坡,既使院民方便進出,同時也能重建過去的樂生大門意象。

大平台方案經國家發展委員會協調後,捷運局坦承技術可行,但必須減少軌道,導致捷運班距拉長三十秒,並以此做為拒絕改變施工方案的理由,加速趕工。如今,從新莊中正路望向樂生院,就會看到一座斷橋狀的建物。樂生院民藍彩雲痛聲批評:「這個陸橋連一點原貌都沒有!山不成山、海不成海,以前樂生很美,卻變成這樣,根本不像樂生!」

「這不只違背了過去蘇貞昌院長喊出的樂生保留最多,其實再度形成二度隔離!」國際愛地芽協回台灣分會理事林秀芃指出,樂生院是文化部所認定,具有世界遺產價值的文化資產,現有的重建方案,完全違背聯合國UNESCO認定的重建標準。她強調,重建應該是整體的思維,同時需要考量院民需求,「但衛福部在院民仍有疑慮下,強推重建方案。將樂生醫療人權園區的重建案,分為八個標案,各做各的,都不知道對方在做什麼。」

執行單位獨立作業的狀況,導致樂生大門門柱被拆掉,林秀芃到主導重建的衛福部要求究責,卻得到完全不知情的回應。在院民強烈主張下,衛福部同意,會去了解門柱被拆的問題,同時也會讓院民參與重建。只是,當樂生療養院方舉辦「入口意象說明會」時,依然是單向溝通的狀況。

樂生院方表示,已就被拆除的門柱進行了解,判定它不是古蹟,未來可能採取把它放入博物館,在現址設立仿古門柱,或裝回去,加強基礎避免危險。其次則對院民強調,院方無法干涉捷運局現有的懸空陸橋,因此樂生入口意象的部分,僅就「未來院民要使用電梯或需要旋轉四圈的廊道,接到現有九米高的平台」進行設計,要求院民選擇。

這場會議中,許多院民仍提出反對意見,台灣人權促進會代表施逸翔認為,樂生院方應就院民需求,向上呈報請求更多協商可能,而非要求院民接受現有限制下的規劃設計,但院方對此並無正面回應。

文資專家凌宗魁直言,樂生醫療人權園區將是台灣史上第一個「活的博物館」,捷運局作為交通工程單位,會固守專業本位,導致跟博物館或人權概念有所衝突,但既然當初的政治承諾,是讓院民回到舊院區續住,且最大程度保留,就應該先暫緩有衝突的重建範圍,達到讓院民住回去的承諾,再就其他面向慢慢討論。

院民與專業者的建議,行政部門會聽進去嗎?樂生院民茆萬枝十分悲觀。但他撿拾著殘廢的木料,用殘缺的手,打造一座又一座樂生院模型。他們悲觀但還在等待,社會如何回應,關於他們曾被錯誤對待又迫遷的錯誤歷史。

集數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