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唯一遭遇原子彈攻擊的國家,但是原爆並沒有讓日本社會拒絕核能。第一次石油危機,促使日本全力發展核子的安全利用。
年輕時的菊地洋一跟許多人一樣,被「核能的和平利用」這句口號吸引,加入發展核電的行列,先後參與了福島核電廠六號機的設計以及一號機的改造。70年代菊地洋一充滿熱忱地,投入核電工作,卻發現核電並不是一個相當成熟的科技。在建廠過程中,為了整合各個機組,必須不斷變更設計,越是深入了解,心裡越感到不安,最後他決定離開奇異公司,呼籲廢止不安全的核能機組。
核武與核能是兩回事嗎?宮城縣的老議員阿部宗悅並不這麼認為。當年廣島原爆發生時,阿部宗悅正在日本海軍服役,原子彈瞬間毀滅的力量帶給他極大震撼,也促使他畢生投入反核。然而女川核電廠還是在宮城縣牡鹿半島運轉了26年。今年311大震 13公尺高的海嘯襲來,女川核電廠一度傳出輻射外洩,情況緊急。
四個多月後,我們來到距離女川核電廠兩公里外的災害對策中心,現場還可以看到輻射測量儀器到處散落,為了因應核災設立的對策中心,因為海嘯衝擊,自身難保,不但無法因應核電廠的緊急狀況,對外溝通聯繫的功能也完全喪失。311大震造成女川核電廠600多處損壞,所幸沒有發生嚴重事故。但是福島核一廠卻沒能逃過海嘯劫難。
福島核災能夠單純地歸咎於海嘯嗎?根據東電的資料,福島核一廠緊急柴油發電機,因為被海嘯沖毀無法啟用,造成反應爐內的燃料棒,在沒有冷卻水的情況下露出水面。但是菊地洋一認為,冷卻系統的管路,極可能在海嘯來襲之前,已經被大地震震壞。
福島核災的真相是什麼?直到現在核災完整的調查報告還未出爐。資料顯示一號機反應爐,在海嘯後4小時就已經開始熔毀,但日本政府與東電直到核災過後兩個月才公開承認 3座反應爐都已經熔毀,這種刻意隱瞞的做法,讓許多福島的居民感到憤怒。
核災雖然不像原爆瞬間毀滅城市,卻等於削去一部分國土,也讓週遭居民生活在輻射的陰影中。有人形容,這等於是日本的第二次敗戰。
原本相信核能安全的民眾,在核災之後信心開始瓦解。位於東京的東電總部前,三不五時就出現抗議場面,反核人士質問東電,到底隱藏多少資訊。
發生核災的第一時間,如果連電力公司自己都無法掌握正確訊息,民眾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秋葉原是東京著名的電器街,311過後觀光客銳減,店家生意一落千丈,只有輻射偵測器買氣一枝獨秀。
日本全國共有17座核電廠 54座核能機組,在311之後,有八成都因為地震受災或例行檢查而停機,運轉中的機組只有11座。為了因應夏季用電需求,日本政府一方面要求企業減少15%的用電,另一方面也呼籲民眾節電,不管是超商或地鐵站,到處都可以見到節電的標語,一般民眾也都盡力配合。日本街頭巷尾無所不在的自動販賣機,也因應節電政策關掉燈光。
旅日作家劉黎兒認為,核災造成的各種後續影響中,節電其實是最輕微的,大家只是把過去過度浪費電力的生活習慣稍做調整而已,最不方便的,還是擔心食物受輻射污染,不知該如何挑選才好。
日本原子力情報資料室伴幸英指出,日本每天都有電力預報,今年夏天用電超過電力供應90%以上的天數,只有一兩天而已,其他時間都維持在七到八成左右。近幾年日本的用電量持續下降,如果水力與火力發電調配得當,即使不重啟核電,還是足以應付全國的電力需求。
既有核電廠的防災能力,在311之後重新檢討。距離東京只有150公里的濱岡核電廠,因為正好位於東海地震震源的中央,四周人口稠密,未來30年發生芮氏規模八以上地震的機率高達87%,今年五月前首相菅直人宣布停止運轉。另外,所有的核電機組,都必須接受壓力測試,評估電廠對於海嘯與地震的耐受力。這些停機檢修的核電機組在通過壓力測試之後 是否應該「運轉再開」,是目前日本社會爭論的重點。
核災之後,日本社會的主流思維漸漸改變,從福島、東京、大阪到廣島,一波又一波的遊行高喊著「脫原發」,期待日本社會能一步步脫離對核電的依賴。這一波社會運動的主體,不是政黨也不是反核團體,而是日本社會新一代的年輕人。
東京高圓寺是年輕人的聚集地,一家名為「素人之亂」的二手商店,店長松本哉是目前東京反核運動的靈魂人物。今年4月11日,松本哉與高圓寺的年輕人第一次在東京街頭發起反核遊行,原本預估參與人數不會超過3000人,沒想到來了15000人。
8月6日,廣島原爆66周年當天,新宿街頭彷彿上演一場熱鬧的反核派對,除了年輕人之外,也有不少上班族、中老年人來參與。他們自己製作遊行標語,這已經是五個月來,素人之亂在東京發起的第四次遊行。
40年多來,日本社會追求理性、效率的精神,讓他們選擇了核能。如今“核能的和平利用”,這句象徵著理性與進步的口號,被徹底質疑。
日本政府原本計畫繼續興建12座反應爐,在2030年之前將核能發電的比重,從現在的30%提升到50%以上。其中一座距離廣島只有60公里的上關核能發電廠,從1982年開始規劃興建,到目前為止,還在填海造陸的階段。
祝島是瀨戶內海裡一座美麗的小島,島上的居民世代依靠捕魚維生。1980年代,村民得知核電廠將在4公里外對岸的上關町興建,展開了長達29年漫長的抗爭。跟日本許多偏遠的漁村一樣,祝島也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20多年來人口從1200人下降到500人左右,其中四分之三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生命中有一半的時光都奉獻給反核。為了阻擋核電廠,島民發起的遊行抗爭超過1200次。多年來,中國電力公司以巨額的回饋金,攏賂上關地區周圍的漁村,但祝島居民就是堅持不領回饋金。
從2008年開始,中國電力公司開始進行填海造陸工程,每當載滿機具的工程船隻接近,祝島漁民就動員全村漁船包圍,與中國電力公司的大船在海上對峙。祝島雖小,但因為反對核電廠的堅定意志,得到日本各地許多人的支持。到今年五月為止,支持祝島反對核電的連署,已經達到95萬人,也有許多年輕人前來祝島聲援。
311之後,上關核電廠的填海工程已經暫時停止,但地質鑽探的等週邊工程還是繼續進行。今年8月6日,廣島原爆和平紀念日當天,廣島當地的反核人士與祝島居民來到中國電力公司前抗議,希望終止上關核電廠的興建。
原爆66年後,廣島宛如新生,但是福島還要多少年才能復原?在場外反核示威的喧囂聲浪下,日本前任首相菅直人公開承認,核電安全的神話已經破滅。9月2日,日本新任首相野田佳彥宣布,未來日本的核電政策是「不興建、不延役」,既有的核電廠,也必須在確保安全性與地方理解等條件下才能重啟。從廣島到福島,歷經兩次毀滅性的代價,日本「脫原發」的目標終於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