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風災,讓許多部落受災,遷居山下永久屋區,魯凱族的佳暮、吉露、阿禮等部落,部分族人住進屏東的百合部落園區,由政府提供土地,輔導族人種植火龍果。然而政府提供的種植土地有些距離,一些行動不便的部落族人,就只能在家附近的空地,開闢土地耕種,生產日常食物。
許多山下的部落老人,維持著傳統的農耕習慣,也透過耕作的勞動,消除想念山上家園的心情。一場自然災害,讓族人遠離家園,四年過去,遷到山下的部落老人,成為受創最深的群體。
柯信雄是佳暮部落族人,曾在災難時刻,回到部落搶救族人,被媒體喻為佳暮英雄。部落遷到山下後,看著部落老人的失落,柯信雄不忍心,開始思考幫助部落的方法。他透過政府提供的心靈耕地,推動部落共耕制度,恢復從前相互幫助的傳統,共同打造一片農作田園。
部落徐媽媽進入田區,採收成熟的紅藜,一串串垂下的果實,相當美麗。紅藜曾是部落重要作物,是小米酒的發酵物,也是重要的營養食物。一棵棵高過二公尺的紅藜,讓柯信雄領悟,讓部落族人種植自己熟悉的農作,成效比較好,於是開始在田裡種植各種傳統作物。他也透過契作加工方式,推廣紅藜,讓部落傳統作物,成為現代的健康美食。
早上田間工作完畢,下午就是整理農作的時機,柯信雄的母親坐在門外,細心剝開收成的樹豆,隔壁的鄰居,則是努力剝開蒜頭,為晚間的辣椒加工,準備調味材料。採收回來的辣椒,經過細心挑選,把品質好的辣椒,加工製作辣椒醬,其他品質較差,則是製作驅蟲辣椒水,作為生態除蟲的自然防治劑,一點都沒浪費。將辣椒加工成辣椒醬,也是因為部落種出好辣椒,卻賣不到好價格,部落族人於是思考,不如研發製作部落風味的辣椒醬,解決辛苦種、收入少的問題。
一群部落婦女,晚間就聚在一齊,共同製作農產加工,所得也成為共耕農園的共同基金,支應未來的發展,每個人都貢獻所長,相互幫助,一起完成共同心願。昏黃的燈火下,部落族人一起工作、分享心情,仿若回到山上,重溫曾經緊密相依、相互扶持的部落生活。
災後,山上的佳暮部落,依舊有族人居住,只是極度不方便的路,要越過河床便道才能到達,現今新路即將完成,但是居民卻煩憂前往田地的農路,四年來一直沒修好。
在歡樂的慶祝聲中,百合部落的小學分校落成,居住永久屋區的各部落子女,不必再奔波各地上學。平地生活的一切事物開始完備,面對山上回不去的家園,柯信雄只能陪著山下族人,開創新的部落生活,希望在共耕田園上,耕出部落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