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興達電廠脫胎記:燃煤改燃氣

2019-03-25

從高雄茄萣望向南方,四座銀亮的圓形儲槽與高大煙囪,是人們對高雄永安的第一印象。這是1970年代,因應南部快速發展的工業需求,興建的興達電廠,運轉至今已經有三十七年,廠內有四部燃煤機組、五部燃氣機組,是目前裝置容量第三大的電廠,但對高雄市民來說,卻是不可承受之重…  

高屏溪口的雁鴨輓歌|候鳥中毒危機

2019-03-18

春天的腳步來臨,正是遠從北方來到台灣度冬的候鳥,換上新羽,準備北返的時刻,有些雁鴨,卻再也回不了家。高屏溪口為何成了候鳥斷魂處?  

奔騰 小水力|微水力發電的可行性

2019-03-18

台灣山高水急、雨量豐沛,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近年來,部分社區、台電、農田水利會,展開各種小水力的開發,讓這最古老的發電方式,再度受到重視…  

鐵砧山礦場漏油事件|油汙外洩汙染地下水

2019-03-18

「有油污流進灌溉池裡,水井也都有油」,苗栗縣通霄鎮坪頂里長邱天送開車沿中油鐵砧山礦場的油庫牆邊走,他接到里民通報,油污順著溪溝又往更外圍擴散,邱里長忿忿不平的說:「我們里民沒有得到什麼,得到危險啦!」  

珍納‧詹姆貝克:每年有高達800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

2019-03-14

你知道每年有多少塑膠垃圾進到海洋嗎?2015年美國喬治亞大學工程學院副教授珍納‧詹姆貝克(Jenna Jambeck)帶領的研究團隊,所發表的研究,估算出每年有高達8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這項驚人的研究成果,喚起了世界各地對於海洋廢棄物問題的關注。詹姆貝克博士從2001年就投入海洋廢棄物的研究,她經常走訪世界各地,了解不同國家的廢棄物處理政策與設施,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們能夠攜手合作,...

猴其無辜|台灣獼猴從保育類除名

2019-03-11

每個週末,獼猴研究者林美吟,都會在高雄壽山舉辦獼猴導覽團。她從小跟著熱愛獼猴的父親上山,耳濡目染下,也愛上獼猴。發現人類對獼猴有許多誤解,因此從2010年辦起導覽,希望讓大眾更加了解獼猴生態。 台灣獼猴,是台灣除了人以外,唯一屬於靈長類的動物。在1972年,被列為珍貴稀有的保育動物。 一般獼猴的主食,是果實、葉片、嫩枝芽、嫩莖髓,取食的天然植物達到三百種之多,偶爾也會吃昆蟲、蝸牛,補充蛋白質。...

藻礁微光|中油的迴避方案降低生態衝擊了嗎?

2019-03-11

有一段神奇海岸,位在桃園,深棕色的礁體,就像聚寶盆,經常拋出驚喜。冬季,是藻礁最美的時候,配合海水最低潮位的短暫時刻,才能見到它的嬌豔。然而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就選址在大潭藻礁,開發案在2018年10月通過環評。身處保育與能源的拉鋸,已經存在7600年的大潭藻礁,能否繼續發光?  

望遠鏡裡的公民科學|累積度冬水鳥大數據

2019-03-04

聚精會神,透過望遠鏡仔細搜尋,期待和美麗飛羽不期而遇,鳥兒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賞鳥人的目光。每次在望遠鏡中的驚喜發現,只要積少成多,喜愛自然的鳥友,也可以成為科學研究的好幫手…  

山林河畔六龜心事|高雄六龜的歷史故事

2019-03-04

高雄六龜很特別。它位在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和屏東平原的交會處,地形優美而壯麗。這裡先是布農族和鄒族的居住地,後來樟腦產業、伐木事業,陸續開創出繁華榮景。六龜的族群自成一格,閩南人聽得懂原住民話,客家人大多講台語,1960到1970年代,又有外省老兵來開路。只是說半世紀內,樟腦業消退、森林禁伐,2009年又遇上八八風災,現在的六龜,還好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