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養蜂,一起一起|從蜜蜂角度觀察環境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張光宗

不是專業蜂農也可以養蜂嗎?小蜜蜂的世界,該怎麼進入?

養蜂是具有高度專業性的工作,在竹東社大任教的郭文祺老師,曾到苗栗農改場學習養蜂,累積了豐富的飼養經驗。由於苗栗農改場的養蜂課程供不應求,許多人報不到名,於是他開始在竹東社大開設養蜂課,讓一般人也有機會了解養蜂技術。一開始他是為了填滿農閒時間而養蜂,因為養蜂而了解到蜜蜂的困境,經常在課程裡分享心得。

2006年底開始,國際間發生蜜蜂大量消失的事件,學者發現類尼古丁農藥,例如益達胺,會嚴重影響蜜蜂的記憶,使牠們無法回巢。2019年夏天,南投埔里發生蜜蜂大量暴斃,也與農藥有關。郭文祺說,透過養蜂,關心蜜蜂的人越多,也會讓更多人希望用自然農法或有機農法去耕作,避免農藥對蜜蜂的傷害。

養蜂班學員的蜂場,都是教室,課程會安排學員到各自的蜂場,觀摩不同的飼養方式。學員劉侑錦上網買了一個特殊器材,可以用高溫把草酸氣化,再把煙霧灌入蜂箱,這是為了消除蜜蜂的一種寄生蟲-蜂蟹螨。蜂蟹螨會吸食蜜蜂幼蟲體液,導致牠們無法羽化或翅膀畸形,並且會傳播病毒,導致死亡。

去年開始在自家稻田旁,學習養蜂的劉侑錦,雖然時間不長,已經看見環境伴隨蜜蜂而產生的變化,「附近的瓜果結果率變得非常高,有影響,很好。」

養蜂能改變人對環境的態度,位在苗栗縣頭屋鄉的明德社區,也因為養蜂起了變化,改變的起點,就是大樹下的蜂箱。明德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謝文達說,明德水庫是生態保護區,不能做大型開發,各種樹木都有,一年四季都有花開,養蜂有很好的先天條件,也能凝聚社區的向心力。大家都有共識,不用農藥希望環境更好,花開的越漂亮,蜜源就越多,養的蜜蜂就能收到更多的蜜。

也在明德社區學養蜂的百壽社區長老豆鼎發,參與林務局的林下養蜂推廣計畫,山區夜間溫度低,他細心的製作擋風設施,為每個蜂箱都蓋上毯子,生怕蜜蜂著涼。豆鼎發說,養蜂一方面可以賺錢,一方面心情很快樂,很難形容的感覺,一天到晚在想蜂,睡覺也在想蜂。

為了提升山村經濟而在人工林中推動的林下養蜂,正在起步階段。郭文祺說,台灣的人工林相比較單一,大面積栽植針葉樹,會缺蜜源,想發展林下經濟,就需要蜜源植物,可能因此改變林相,這一點是好的,會讓植物朝多樣化發展。

蜜蜂的世界,嚴謹而忙碌,牠們的需求看似簡單而又不簡單。因為養蜂而學習從蜜蜂的角度來觀察環境,心念會跟著轉動。當養蜂不只是為了收成蜂蜜,跟隨蜜蜂的翅膀,視野改變,看見花、看見樹、看見世界,也看見改變未來的機會。

集數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