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島在現場】世豐水力電廠關係部落投票|2022.11.13
爭議二十多年的花蓮豐坪溪世豐水力電廠開發案,在1999年通過二階環評、2004年開始施工,但因《原住民族基本法》2005年才公布,因此本案當初並未進行原住民族諮商同意程序。 2021年,鄰近豐坪溪的太平部落、山里部落族人發起訴訟,主張應進行諮商同意程序,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在2021年12月裁准,花蓮卓溪鄉公所將中興、中平、古村與三笠山等四個部落,也一同認定為關係部落。 2022年11月12日(六...
原鄉綠電健檢|讓部落繼續發光
在平地,光電的安裝和維護都是小事一樁,但是在海拔一千多公尺,沒有道路可抵達的山區,可就不太容易了。今年9月,東華大學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和工研院、光電業者組成團隊,不但替花蓮縣秀林鄉同禮部落的光電健檢,也讓居民學會維護管理的基本技術。
【島在現場】金門大橋通車典禮|2022.10.30
在熱鬧的鼓聲下,金門大橋通車典禮揭開序幕。全長約5.4公里,耗資96億元,連接小金門烈嶼和金門金寧的金門大橋,讓前往小金門的方式,除了搭船以外,有了另一項開車的選項。 被笑稱為選舉浮橋的金門大橋,因每當選舉期間就會被提及。2012年5月正式動工,由於跨海段就占了4.77公里,興建過程要面對堅硬的花崗岩地質,以及變化劇烈的海象、強勁的東北季風等因素之外,也曾因違約多次停工,...
大林農地好生態|以自然農法復育田園棲地
台灣西部農地因為長期使用慣行農法,加上圳溝水泥化,讓自然生態漸漸消失。現在部分地區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或農民改用友善農法,發現一些生物,又開始重返農地。
救命的生態廊道|路殺、阻斷上溯的補償方案
寬廣的馬路,急駛的車輛,對於穿越馬路的動物,越不過就是死亡。高聳的堤壩,酷熱的氣候,對於上溯、降海的生物,到不了就是滅絕。當人類建物成為陷阱,規劃設計各種生態廊道,彌補人類造成的錯誤。
四接東移行不行|協和電廠轉型下的那片海
燃油發電的基隆協和電廠即將改建,改燃氣減空污,但改建案遭到民間團體抗議,因為填海造地。原方案影響珍貴珊瑚,台電因而提出東移方案,想減輕對珊瑚的影響,然而民間團體擔憂,這將嚴重衝擊基隆港。
離島八哥變多了?|從澎湖移除試驗開始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從2009到2020年的資料中,本土八哥的族群趨勢沒有明顯增減,家八哥顯著成長了550%,白尾八哥成長250%。當台灣本島的外來八哥多到難以處理,澎湖離島的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