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地景搞藝術|和自然、土地結合的創作

2022-09-12

地景藝術成為各縣市爭相舉辦的活動,藝術家與地方居民共同創作,開啟文化的視野,進而推動地方發展,保護自然環境。

【微塑膠進山林|保育類動物也飽受微塑膠威脅】​

2022-09-07

微塑膠無所不在,尤其在海洋動物身上,經常聽到微塑膠入侵的消息,但近期綠色和平和研究團隊合作在台灣陸域自然環境進行調查及檢測,以六種台灣保育類動物及棲地水域為目標,發現有極高的比例檢出微塑膠。 這項調查報告公布後,針對這項警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除了嚴格要求遊憩服務據點不販賣瓶裝水,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之外,也會減少垃圾子車,推廣垃圾不落地政策,減少野生動物攝食到塑膠的機會。...

【星之光】合歡山的黑暗理念|暗空公園不只是暗空而已

2022-09-05

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成立三年了 三年來,台灣星空守護聯盟創辦人劉志安夫婦,一如成立之前,每個月,在沒有月亮的晚上,從基隆開車到合歡山,拿著測量儀,檢測暗黑程度。 暑假尾聲的晚上,在鳶峰停車場,劉志安架起口徑15公分的牛頓式望遠鏡,耐心地對大人、小孩解說星空,當大家看到被環帶圍繞的土星、由四顆衛星守護的木星,「哇!哇!哇!」讚嘆聲不絕於耳。 合歡山低緯度、高海拔的條件,...

【星之光】馬祖列島的暗空之路|破除光亮迷思

2022-09-05

馬祖列島,曾經是兩岸對抗的最前線,戰地政務時期的燈火管制,是居民鮮明的記憶之一。從過去被迫關燈,到現在為了保留純淨夜空而主動關燈,馬祖有一群人,正在打造一條暗空之路......

【星之光】都蘭的星願|留給孩子們一片星空

2022-09-05

「我們有句話說,如果燈光越來越多,星星之後就會絕種。」台東都蘭部落居民阿Vi語重心長地說道。他和一群夥伴們正在努力,要為未來世代留下一片星空…

留住一片星空 |星之光 系列前言

2022-08-31

是白天不懂夜的黑?還是我們遺忘了夜的美?

蝠滿天|台灣不能失去的環境幫手《序章》:聽聲辨蝠

2022-08-29

牠們是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有些住建築物,有些住樹上、有些住洞穴。台灣蝙蝠的分布範圍從海濱到高山,特有種有11種,特有亞種有6種,擁有牠們是台灣之福。有人擔心牠們是病毒傳播的媒介,或許更該擔心的是,如果牠們銳減或消失所導致的生態失衡。

蝠滿天|台灣不能失去的環境幫手《之一》:金黃蝙蝠的保育之路

2022-08-29

黃金蝙蝠生態館位在雲林縣水林鄉蘇秦村,在這座務農的小村莊,有一群人為了高頭蝠,蓋了全台灣最大的蝙蝠屋,也規劃相關課程。

蝠滿天|台灣不能失去的環境幫手《之二》:高頭蝠的好鄰居

2022-08-29

另一種喜歡住樹上的高頭蝠也是金黃色的。嘉義縣東石鄉的四股社區緊鄰鰲鼓溼地,環境自然,冬天是候鳥驛站,夏季是高頭蝠餐廳,住在四股的蔡淑麗,十年前展開守護行動,在她心裡,高頭蝠是四股的吉祥物。

蝠滿天|台灣不能失去的環境幫手《之三》:蝙蝠守護行動

2022-08-29

同樣位在台南的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也朝友善蝙蝠的方向,前進了一步。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在1922年完工啟用,今年正好滿100年。1982年,因為烏山頭水庫與曾文水庫完工,功成身退,2005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快濾筒室、送出唧筒室變身水道歷史的展示空間,園區景致優美,充滿綠意,假日吸引不少遊客前來。 同樣具有百年歷史的淨水池,藍色大門上佈滿小黑點,猜猜看,這棟美麗的建築,吸引了誰? 答案就是,...

【生態有影】家燕的過境旅館 ​

2022-08-23

每年七八月,夜幕低垂,南台灣恆春市區的電線上,家燕就開始聚集準備夜棲,牠們會先在夜棲地點上空數度繞飛,然後一一降落。排列整齊,就像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長期關注恆春家燕的屏東縣野鳥學會常務監事蔡乙榮,觀察到家燕停靠時,彼此距離大約間隔10公分,數量較多時,間隔會縮小,但如果擠不下,後來的家燕就會離開,另外再找地方棲息,大概天黑的時候,家燕們就定位完畢,整晚幾乎不會離開自己的位置,...

手作東吉的未來之道|澎湖離島生態旅遊新契機

2022-08-22

防疫期間,不能出國,讓離島觀光高速發展,澎湖各地充滿旅遊人潮。澎湖的東吉嶼,也興起旅遊潮,為小小島嶼帶來衝擊。如何保護島嶼生態,推動深度旅行,成為必須行動的目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