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嘴潭與瀕危動物|在烏溪填築土方的代價

採訪 / 撰稿 陳佳利
攝影 賴冠丞 陳添寶
剪輯 賴冠丞

為了在乾旱缺水期間,幫助中部穩定供水,以及減緩彰化地層下陷問題,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規劃以鳥嘴潭人工湖來蓄豐濟枯。然而開發範圍內有一級保育類巴氏銀鮈和石虎的重要棲地,保育人士擔心對瀕危動物造成危害。

擺盪是大河的天性,豐水期與枯水期的變化、辮狀流的存在,對魚類來說很重要,下游被稱為大肚溪的烏溪,中游河段是一級保育類巴氏銀鮈最後的天然家園。河間灘地與河岸綠帶,是一級保育類石虎的重要棲地。烏溪奔流的溪水,年逕流量高達37.2億立方公尺,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規劃以鳥嘴潭人工湖來蓄豐濟枯。如果它能為人們帶來穩定水源,對這邊的瀕危動物,帶來的又是什麼?

鳥嘴潭人工湖的功能

湖水映著藍天,賞心悅目的藍綠色,是鳥嘴潭人工湖已經完工的A區與B區,今年一到三月旱象最嚴峻期間,為中部水資源調度,每天供應六萬噸水量。CDEF湖區還在施工,預計2023年底完工,到時能供應的水量會是現在的四倍以上,因為總容量有1450萬立方公尺,預計供應彰化地區每天21萬噸,南投草屯每天4萬噸,相當於100萬人的每日用水量。

已經完工的鳥嘴潭人工湖A區與B區,今年一到三月旱象最嚴峻期間,為中部水資源調度,每天供應六萬噸水量。

彰化地區每日抽取30萬噸的地下水,鳥嘴潭人工湖完工後能取代其中三分之二,承擔民生用水調度與減緩地層下陷的多重任務。從取水堰、沉砂池到人工湖區,總面積283公頃,計畫經費高達202億元,壯觀的國家級工程,基地範圍一部分在烏溪河床上,一部分從前是農田與住家。被徵收之後,當地居民認為對全村經濟影響很大。

鳥嘴潭人工湖基地範圍一部分在烏溪的河床上,一部分從前是農田與13戶住家。

填築土方的代價:石虎和巴氏銀鮈的棲地被填掉

受影響的,還有一級保育類動物-石虎,從前只知道淺山環境是牠的重要棲地,近幾年,對於石虎如何利用溪流環境,學者有了新的理解。2021年,一隻石虎因為在台中大里的雞舍偷吃雞,被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帶到鄰近的烏溪野放,並且對牠進行無線電追蹤,也架設自動照相機。

鳥嘴潭人工湖興建之前的農地與河灘地都是曾是石虎棲地。照片提供/台灣石虎保育協會陳美汀

因為這隻石虎,祕書長陳美汀有機會走訪烏溪,也跟著牠的腳步來到鳥嘴潭人工湖,發現這項工程對石虎族群的衝擊。學者估計台灣的石虎數量介於400到600隻之間,主要分布在苗栗、台中、南投等地,烏溪就是連通台中與南投的廊道,鳥嘴潭不但位在廊道上,興建前的農地與河灘地都是適合牠的棲地。

在2022年通過的環差報告書中,鳥嘴潭人工湖的計畫範圍內,有7隻石虎活動,環差通過後,中水局架設了23台自動相機,從施工前就開始監測,發現石虎大多在烏溪高灘地活動。

為了減輕人工湖對石虎的衝擊,中水局副局長潘禎哲表示,整個工區為石虎做了相關友善措施,包含全阻隔式的圍籬、動物防護網與動物通道。另外也與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合作,進行鄰近地區的犬隻絕育和精準捕捉流浪犬。這些措施對於石虎確實有幫助,但相較於牠們所失去的,足夠嗎?

人工湖工區做了有角度的阻隔式圍籬,讓動物不會從外面跳起來。

去年,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發現鳥嘴潭人工湖的土方運往烏溪,在北勢堤防、平林一號堤防、石灼橋等地填築。陳美汀表示,河床地面原本是石虎可以利用的棲地,堆土之後就直接把適合的棲地給填掉了。

鳥嘴潭人工湖的土方,就近運往烏溪填築,砂石車在河床行走,也增加石虎路殺風險。2023年5月6日,鄰近的大安溪發生一起石虎母子的意外事故。 照片提供/台灣石虎保育協會陳美汀

被填築的河岸,陸域是石虎能利用的高灘地,那水域呢?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劉威廷表示,巴氏銀鮈棲息在比較緩的辮狀流區域,在上游把兩岸辮狀流、緩流的棲地都填掉,是很大的影響。

延伸閱讀》烏溪魚類的未來|藏在辮狀流裡的生態秘密
延伸閱讀》救命的生態廊道|路殺、阻斷上溯的補償方案

填築土方的代價:築堤束水帶來的影響

鳥嘴潭人工湖向下挖深來儲水,在環差報告書中,預計產生890萬方的土方,依環評承諾,一部分用來填築人工湖的圍堤,一部分就近供應公共工程使用,一部分公開標售。

鳥嘴潭人工湖向下挖深來儲水,在環差報告書中,預計產生890萬方的土方。

砂石車在便道上來回奔馳,怪手快速整土,壓路機來回輾壓。填築工程以土石來增加堤防或山坡基腳厚度,增加抗衝擊的能力,稱為「培厚」。根據第三河川局的資料,沿著烏溪,北勢堤防已培厚118萬方,平林一號橋堤防已培厚35萬方,石灼橋下游預計要填78萬方,已培厚60萬方,大掘坑山坳尚未培厚,預計要填82萬方。

填築工程以土石來增加堤防或山坡基腳的厚度,來增加抗衝擊的能力,稱為「培厚」。

在北勢堤防,施工目的主要為了復原被大水沖毀的施工便道,而石灼橋下游與大崛坑山坳,因為邊坡滑落,做坡腳保護,在平林一號橋,則是進行堤防基腳掏空的補強。

長年關心河川的張豐年來到烏溪,站在平林橋望向上游,左側是已經填築35萬方的平林堤防培厚區。他說,這樣做是治標,通洪斷面會縮減,填上去的這些土砂不可能承受大水衝擊,因為河道被束縮,一定會沖,泥沙就會往下游移。

長年關心河川的張豐年認為,培厚區填上去的土砂不可能承受大水衝擊。

三河局回應,這個河段烏溪的河寬差不多有300到400公尺,培厚比較寬的地方只有80公尺,有經過專家的水理演算,而且有技師簽證,確定是沒有問題。

四個填築區,規劃填築313萬方,已經填200多萬方,陸續還要填100萬方。為了臨河而居,人們築堤束水,為了用水安全,人們挖地儲水,為了就近處理土方,人們在河流高灘地填築。填築以百年洪水頻率為前提,如果未來遇上極端降雨,鳥嘴潭人工湖與阿罩霧圳這兩個重要的取水設施,該如何因應?代價誰來承擔?

瀕危動物失去了棲地,烏溪失去了擺盪的自由,我們因此失去的又是什麼?

集數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