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海膽存亡記|馬糞海膽的生存危機
2002年一群海洋學者在墾丁海域進行馬糞海膽的復育,一項學術性的復育,沒想到卻引發一連串的保育效益,今年四月第一個由地方居民發起的海洋環保志工隊正式在墾丁後壁湖成立了,這群志工們會站出來,不只為了保護失而復得的海膽,也為了挽救珊瑚礁,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固守賴以維生的金雞母-海洋。
白米的選擇:這裡曾經是全國落塵量最大的地區,這是怎回事?
位在宜蘭縣蘇澳鎮的白米社區,社區內有十多家礦石加工廠,所生產的石米仔產量高居全國第一(佔80%以上).區域內更有遠東最大的水泥製造廠-台灣水泥公司蘇澳廠。在此成就的背後,卻造成白米社區後天環境的惡化(曾是全國落塵量最大的地區),礦石加工廠帶來了漫天的灰塵,老舊的街道與嚴重老化的人口,已經成為社區居民的切身之痛...。
兩爬淒歌|兩棲爬蟲類的悲慘命運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收容了來自全台各地非法走私、販賣,以及遭棄養的兩棲爬蟲動物,來自國外的兩爬動物大部分是因為寵物買賣市場需求,歷劫千辛萬苦來到台灣,然而台灣本地的兩爬動物,命運則大不相同,牠們多是從不當的"放死活動",或是在成為盤中飧前搶救回來的倖存者。
大海的翅膀|飛魚與漁民交織而成的人生
在海洋裡有一種魚可以飛翔,一雙美麗的胸鰭,帶給人們許多神秘的想像,在台灣許多地方,流傳著古老的捕飛魚故事,漁民遵循傳統漁法,獵捕海洋中的飛翔者,近年來隨著美食主義與觀光風氣的盛行,從恆春到綠島紛紛興起飛魚季的熱潮,除了出海欣賞破浪凌空的飛魚,當然不能免俗的就是「吃」,於是價格低廉的鄉土魚走入了五星級飯店,也走出了危機…
水有餘悸|屏東有害事業廢棄物汙染地下水
屏東縣2002年地下水水質監測報告出爐,潮州新開寮和新埤鄉餉潭,兩個地區被驗出地下水含有微量的有機氯溶劑,這兩個地區就是多年前有害事業廢棄物傾倒的地點,多年後這些廢棄物雖然挖除了,當地的地下水卻已經受到影響,而居民仍使用著地下水......
限塑的迷思|限塑政策執行後會變環保嗎?
在環保署限用塑膠類免洗餐具之後,一種由農業廢棄物蔗渣所製成,在使用後可以跟廚餘一起製作成堆肥,在三個月內完全分解的免洗餐具,也成為搶手貨。托限塑政策的福,這類對環境友善的商品得以廣被使用,只可惜,在廢棄物分類回收的機制尚未健全的前提下,蔗渣所製成的餐具,與混合使用中的紙餐具,同樣的步上塑膠餐具的後塵,混在一般垃圾中被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