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No name」相關文章
航向基隆嶼|登島賞風景
2019年六月底重新開放的基隆嶼,吸引不少人前往登島一覽這優美景觀。基隆嶼面積大約24公頃,島上最高海拔為182公尺,坐船繞行可以看到海蝕洞和岩礁等地形,這座由火成岩形成的島嶼,舊名「雞籠嶼」,是基隆外海明顯的地標。 由於地形陡峭,受到季風影響,這裡的樹木大多長不高,在風勢影響下,樹形偏向一邊,也就是所謂的「風剪樹」。島上植物相當豐富,有一百六十多種以上,前陣子盛開的鐵炮百合正結出蒴果,等待繁衍...
告別核電的漫長之旅|棘手核廢料該放哪安置?
位在新北市石門區的第一核能發電廠,是政府在1970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項目之一,1971年底開始施工,1978年商轉。一號機在2018年底,屆齡四十年,正式停止運轉,二號機也將在今年7月,功成身退。 核一廠屆齡40年 除役前的前置工作有哪些 台電表示,如果2019年順利啟動除役,會先將用過燃料棒移到冷卻池,預計耗時八年;再來是將燃料棒移到乾貯設施,開始拆除與輻射污染相關的設備和大型廠房,...
樂生院民等回家|盼望家園重建的那一天
「我們一起喊口號,強拆樂生毀人權!黑箱重建騙院民!」2019年4月10日,樂生保留自救會和聲援者,再度來到衛福部抗議。他們已經記不得這是十多年來的第幾次陳情,只知道,訴求完整保留樂生、讓院民安心續住的盼望,始終沒有實現。 2005年到2008年間,樂生保留運動曾是台灣社會運動最搶眼的一樁事件。十多年過去,如今鮮少有人繼續記憶樂生。樂生保留自救會榮譽會長李添培說,用盡餘生投入樂生保留,別無原因,...
礦下居民的曙光|盼礦業改革保障家園
2017年6月,導演齊柏林辭世,亞泥礦區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撤銷亞泥展限的連署,突破二十萬,呼籲礦業改革的聲浪一波接一波。時隔兩年,礦業法卻遲遲難以完成修法,礦場下的居民,能否等到礦業改革的曙光?
林下生雞|保存台灣土雞種原
在台灣各地,曾經有著各式各樣的特色土雞,牠們在山林間、農家後院,自在生活著。畜牧生產的現代化洪流,卻讓多樣化的土雞品種,漸漸消失。當一群三十多年來,持續保種在學術單位中的土雞,走進人口外移、林地流失的原鄉部落,會創造出什麼樣的契機?
空襲警報:荔枝椿象 作戰中 !
每年夏天,大家都期待香甜的荔枝上市,不過今年因為荔枝椿象四處橫行,荔枝的收成,可能會受到影響。高雄市大樹區龍目里的謝振豐就抱怨,他的荔枝著果率,只剩下三成,「今年荔枝就是,要著果的時候開始椿象正多。再來就是那時候不能噴農藥,不然荔枝不會著果,所以著果率差不多剩三成。」 荔枝開花的時候如果噴農藥,會危害到其他生物,像是蜜蜂。如果在著果期噴藥,又會影響著果率,叫農民非常為難。...
空襲警報:秋行軍蟲 來襲!
頭頂倒Y字型的頭縫線、每個體節包含四個黑點,並呈梯形分布,牠是目前被通緝的田間害蟲「秋行軍蟲」。飛行能力很強,加上氣流輔助,一個晚上可遷移一百到三百公里不等,換算下來,也就是十幾個小時內,就可以達到數百公里的傳播距離。 早期秋行軍蟲只在美洲移動,2016年以後首度入侵非洲,之後逐步蔓延,先遷移到印度,又沿著中南半島,2019年初入侵中國。短短六個多月,中國已有十八個省份傳出疫情,緊鄰的台灣,...
我們與動物的距離──《島嶼十二獸》
我們與動物的距離,可以很近,也可以很遠。哈爾‧賀札格(Hal Herzog)在《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一書裡,提及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大腦中有一個專門處理與動物有關資訊的區塊,對人臉或無生命物品都不會有反應。另一方面,人類活動已使數以百萬計的動植物滅絕或瀕臨滅絕,其中有許多甚至尚未被命名。 某方面來說,我們與動物的距離確實很近,或者該說與動物的「形象」或「符碼」很近。成語「葉公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