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No name」相關文章
躍進:改變台灣的100秒|921地震20年系列報導
短短100秒的搖晃,九二一地震在台灣地表造成長達105公里的破裂面,這場近百年來台灣陸地上規模最大的地震,促成科學研究的躍進。災難帶來傷害,同時也是進步的起點。二十年後,台灣人面對地震的能力,有哪些提升?
【濕地危機】高美失地|觀光行銷下的生態隱憂
台中市清水區的高美濕地,是台灣中部的熱門景點,不但曾締造一年兩百萬人次造訪的紀錄,還被國外網站評選為「此生必遊的絕景」。除了眼前美景,有哪些重要的事,反而被忽略了?
人之島的芋世界|蘭嶼達悟族的芋頭文化
如果說大海是蘭嶼人的冰箱,那麼芋頭田就像是蘭嶼人的穀倉。對達悟人來說,海是男人的獵場,芋頭田則是屬於女人的領域,一汪汪芋頭田映照著島嶼的天空,也映照著婦女們忙碌的身影。
乳牛的信號|為牛隻打造舒適的居住環境
位處亞熱帶與熱帶的交界處,台灣酪農創造出傲人的成績。每頭乳牛的單位泌乳量,和許多酪農大國相比,毫不遜色。而市面上的乳品,琳瑯滿目,有人標榜食安,也有人強調風味。這些標籤背後,乳牛媽媽的日常生活,又是什麼模樣?
六畜安魂曲|死雞死鴨何處去?
六畜興旺,是畜牧業者最大的心願,但在經濟動物成長過程中,疾病、惡劣天候等考驗,都可能讓牠們失去性命。這些斃死禽畜如果沒有妥善清理,可能成為下一場疫病的溫床。
我們的猴厝邊-農業篇|獼猴闖果園偷吃讓農民心累
走進屏東縣春日鄉的芒果園,映入眼簾的,是散落一地的果實與紙套。李金德兩年前退伍後,接手家中的芒果園,邊種邊學,怎麼也沒料想到,會遇上「猴害」這個大難題。
我們的猴厝邊-觀光篇|不餵食野生動物
台中市和平區的武陵農場,遊客除了為盛開的櫻花著迷,獼猴們的一舉一動,更讓大家驚喜。花朵、嫩葉、果實,都是台灣獼猴喜歡的食物,牠們正吃得津津有味,享受著大自然提供的美食。不過聰明的獼猴也已經學習到,一旦人們來了,代表食物也出現了,於是只要有得吃,獼猴就往那裡去。 獼猴搶食 導致人猴衝突事件頻傳 台東縣東河鄉的登仙橋遊憩區,目前成為近距離觀察台灣獼猴的熱門景點,遊客因為好奇,想親近獼猴,...
牛耕米之味|和水牛一起下田耕種
許多人喜歡用牛,比喻台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牛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近幾十年來,鐵牛取代了耕牛,這種代表台灣精神的動物,已經消失在農村。
為猛禽搭架|讓牠們能有停棲的地方
一片位在台中霧峰五福社區的香米田,乍看之下與一般稻田沒什麼不同,仔細一看,會發現田間多出幾根高聳的竹竿,上頭有著兩個倒三角形的造型,底部則以兩條拉直的棉繩,支撐固定,初次來訪的客人,不免好奇這些竹竿的功用,多留意幾眼。
臨河之路|淡北道路開發爭議
因為淡水很美,越來越多人來,淡水也改變了。新北市淡水地區居住著十七萬人口,聯外道路只有台二線,由於經常塞車,市府規劃淡北道路想改善現況。究竟這條路是居民的救命道路?還是如環團所說,為建商打廣告?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我眼所見即是天地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暴雨切割高聳的山巒、河流吞沒田園和村莊,高雄市甲仙區的小林村,頃刻之間化為烏有。十年過去如一日,靜靜的群山依舊矗立,河流走回舊河道,回憶裡的家園沒有消失,人們從災難中,找到重生的力量…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伸手所及山是家
屏東縣三地門鄉,有一個傳統的排灣族部落-大社。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後,部落族人全數下山住進永久屋,只剩下兩戶人家,留在原居地。這兩個家庭,是由一個奶奶、兩對夫妻和六個孩子共同組成。 在大社部落,大自然是時間的主人。父母親上下班不用打卡、孩子們上下課沒有鐘聲。兩戶人家看似共同照顧91歲的老奶奶,其實奶奶才是老大,哪一天要在哪個農場工作?要做什麼?如何分工?都是她觀察大自然變化後,說了才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