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關鍵字

林地種電行不行│綠意與綠能陷兩難?

2020-03-09

萬頃平地森林成為美麗地景,提供生態與休閒功能。但是營農型光電計畫,將砍除兩百公頃樹木,引發爭議。留樹或種電,成為兩難的選擇。

小心!碳足跡│你所看不到的碳排放

2020-03-02

在超市挑選食物與日用品,除了保存期限、成分外,你是否曾經注意到有些商品的包裝上,印著一個小小的腳印呢?這個腳印就是碳足跡,代表生產這個產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凡購買,必留下碳足跡。」廠商、消費者與政府,在削減碳足跡上,可以做哪些事情?

「排碳者付費」時代|讓產業克盡減碳責任

2020-03-02

2015年,世界各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度C以內。巴黎協定通過後,各國紛紛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但是全球碳排放還是快速增加,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隨著碳排放增加,極端氣候也在各地釀災。

當綠農碰上綠能|如何找出共存的方法?

2020-02-24

一片綠意的生態農地,生產優質的自然飼料,打造台灣有機畜牧的夢想,建構綠色農業的模式。但是一項綠能產業園區開發案,可能破壞生態農地,讓有機畜牧的夢想,陷入危機。

搶救大學老宿舍|文化人士呼籲保存知名學者故居

2020-02-24

許多大學的老宿舍,有著悠久歷史,曾經是知名學者的故居,甚至是發揚文化的處所,承載著許多故事。現在它們面臨破敗與開發,一一消失。一群人發起搶救運動,不僅搶救老屋,更要搶救台灣記憶。

迪娜的豆豆田|布農族的豆類耕作文化

2020-02-24

「你們懶惰就吃不到豆,認真才有東西可以吃。」上了年紀的高春妹,在種滿豆類的田裡,回憶著媽媽從前說的話。布農族尊稱女性長輩為迪娜,她們習慣在住家附近種植經常吃的作物,最特別的是豆類。世代傳承,布農迪娜的豆豆田,有著外地沒有的品系,閃耀著如寶石般的美麗。

戰疫 - SARS之後,台灣準備好了嗎 ?

2020-02-17

「最近有從國外回來嗎?」「她上禮拜剛從中國回來。」「剛從中國回來是不是?等下量一下耳溫跟血壓、血氧喔!我來幫你太太做一下評估。」 大家不要驚惶,這段對話並不是台灣出現社區感染的真實對話紀實。這是雲林縣消防局六合分隊的模擬演習。2020年1月21號,農曆過年前,台灣還在觀望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雲林縣已經進行全縣救護演習。

和平島的西班牙記憶|四百年前台灣面對世界的第一站

2020-02-17

和平島舊名社寮島,在基隆港的東北方,藉由和平橋與本島連接。四百多年前,這裡是台灣面對世界的第一站。

防蟲急行軍|以赤眼卵蜂克制秋行軍蟲

2020-02-17

嘉義縣義竹鄉的大佃農謝勝麒,種植玉米已將近十年,管理的玉米田至少有八十公頃,卻從2019年開始,遇上前所未有的難題—秋行軍蟲。

見不得的光|人類與動物需要怎樣的健康光環境?

2020-02-10

有太陽暖暖的天氣,高雄美麗島捷運站的入口,四隻玻璃大蝸牛亮光閃閃。漂亮嗎?在蝸牛入口處開涼飲店的李太太,可不這麼想。

【首座暗空公園】暗黑的環保|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登場

2020-02-10

「我們是黑暗的力量,光明是光害的惡勢力,暗黑力量要大反攻了。」這不是電玩裡暗黑聯盟的台詞,這是真真實實的暗黑力量,台灣星空守護聯盟創辦人劉志安說的。

東市場的下一步|留下雲林老市場

2020-02-03

當令的新鮮食材,各種特色小吃,忙碌中帶著濃厚的人情味,雲林斗六東市場商圈,蘊藏著許多在地人共同的舌尖記憶。昔日現代化的新市場,如今成為都市裡,老舊待更新的一角,它的去留,該如何決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