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關鍵字

變動社子島|禁建50年後的開發難題

2020-06-29

台北社子島因為易淹水,被劃為洪氾區而禁建。五十年過去,解禁的機會接近,只要達到兩百年防洪標準,社子島就可以開發,台北市政府決定用區段徵收的方式,居民為何不願意接受?

我們與黑冠麻鷺的距離|在台灣落地生根的稀有留鳥

2020-06-29

最近大家會在公園綠地中,看到一隻大鳥的身影,牠安靜地在樹蔭下吃蚯蚓,當察覺到有人停下腳步關注牠,就會化身成一根木頭,動也不動,等關注或威脅解除,才會繼續找牠的蚯蚓,或者玩起小水坑裡的落葉。 來到都市的公園,攝影師蕭啟仁讚嘆黑冠麻鷺尋找蚯蚓的功力,「真的很厲害,都知道蚯蚓在哪?」。現在這麼常見的黑冠麻鷺,很難想像在十多年前的台灣,牠還是稀有鳥種。一旦出現鳥蹤,鳥友們都會連夜開車,千里迢迢地去尋鳥,...

德瑪汶的雞會|泰雅部落在地生活

2020-06-28

位在苗栗、台中交界處的大安溪畔,泰雅族的原鄉部落中,有著一群深耕土地的小農。從友善耕作到友善畜牧,他們怎麼在祖先傳承的土地上,發揮互助共享的精神?

深海裡的神秘巨獸_ 巨口鯊

2020-06-24

海洋裡有一種巨大而神秘的生物,牠跟鯨鯊一樣,屬於大型軟骨魚類。因為有著大大的嘴巴,因此有了巨口鯊的名稱,名字很嚇人,但牠卻是溫柔的巨獸,不會主動捕捉獵物,總是張開大嘴透過海水濾食的方式來進食。通常棲息在深海,只有夜間會在特定海域游到較淺的水域,但由於族群量少,樣本取得不易,我們對牠的了解並不多。 (來看看日本2020年拍攝到巨口鯊的海中影像)   巨口鯊標本(攝於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國土計畫大搶地|農地面積嚴重減少

2020-06-22

國土計畫進入地方審議階段,在各縣市規劃下,不斷擴張城鄉發展用地,工業開發土地,嚴重減少農地面積。原本希望能重整國土秩序,卻被縣市視為最後土地劃分機會,形成一波搶地大作戰。

未來食物養成記:油芒的故事

2020-06-22

油芒,這個禾本科植物,看起來有點像野生的稻子,比較特別的是,穀粒上毛茸茸的,結穗以後很好辨認。這兩年,許多報導說它抗旱抗鹽,而且很好種,營養成分高,屏東、台東就傳出要幾十甲、幾十甲的種,把它當作繼紅藜之後,又一個明星作物。 但,油芒真的那麼好種嗎?去部落拿到種子就種得出來?營養成分是什麼?

未來食物養成記:電腦飛機來種稻

2020-06-22

清晨六點,台東關山的一家早餐店,對坐吃早餐的,一個是種稻子種了五十多年的周有鎮,一個是他認識才三年的新朋友,屏東科技大學的王裕民教授。老農和教授聯手,在花東縱谷的米糧大鎮關山,開啟AI務農的新時代。

共病時代:跨物種傳染病的挑戰

2020-06-15

截至2020年6月中,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四十萬人,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微小病毒,卻為人類政經社會帶來巨大衝擊。

藻礁受難記|中油工作船刮傷礁體

2020-06-15

在桃園沿海,長達27公里的藻礁海岸,特殊的礁體,是以十年生長一公分的速度,慢慢堆疊起來的。每年春天藻礁會變紅,這是擁有造礁能力的殼狀珊瑚藻,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鄰近大潭電廠,被稱為大潭藻礁的這段海岸,在最美麗的時節,一場意外造成了無法回復的傷害。

《病毒獵人:阻止下一場瘟疫大爆發》

2020-06-08

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病毒「外溢」(Spillover,即病毒跨物種傳播)的發生次數,增加了三倍,因此奪走了無數生命。然而人們總是在每次瘟疫爆發的當下,才意識到危機正在發生。 2014年伊波拉疫情在西非爆發,當世界聚焦在伊波拉病毒時,地球上還有其它致命疾病虎視眈眈,立百病毒 、屈公病毒、茲卡病毒......,這些人畜共通病毒,其實擁有很多共同點。它們來自何處?如何致人於死?以及該如何防止它們的擴散?...

都會粉鳥鄰|外來種野鴿問題多

2020-06-01

數十年來,野鴿成為都市人的鄰居,為什麼牠們的數量會越來越多?牠們的存在會衍生哪些問題,該怎麼做才能避免?

鹽地生機|當光電來到嘉義布袋的鳥世界

2020-06-01

從空中俯瞰嘉義布袋,一片片矗立在廢曬鹽田中的太陽能板,改變了海岸的地景,也在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過程中,掀起一陣波瀾。從2017年至今,布袋鹽田的光電開發爭議,隨著太陽能電廠正式完工商轉,看似暫時平息。野鳥的一舉一動,會不會因為光電設施的進駐,而有所改變?對當地生態工作者來說,日復一日的調查工作,是一場仍在進行中的馬拉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