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關鍵字

故鄉。林田山

2006-09-11

花蓮林田山以社區的力量,創造的昔日風華,成為知名的旅遊景點,但是社區內的居民,最近卻因為國有財產收回的政策,被迫遠離家園,離開他們居住長達半世紀的家鄉。

紅檜與高麗菜

2006-06-12

每次車行台七甲線沿著蘭陽溪而上,不論是河川地、路旁的邊坡或是台地,放眼望去全是高麗菜的天下,而數以萬噸的農藥、肥料每年就這樣流進蘭陽溪。高冷蔬菜是山區部落的經濟命脈,卻也帶來環境的衝擊,最直接的就是撲鼻而來的雞糞臭味與到處飛舞的蒼蠅…。

誰的國家公園?

2006-04-03

在成立國家公園二十多年後,面對來自居民生活、遊客觀光、物種生存以及開發建設四種影響國家公園發展的要素,我們不禁會問,種種角色衝突之後,究竟是「誰的國家公園?」

金門賞鳥拚經濟 

2006-02-06

當賞鳥躍升為吸引外國人來台旅遊的主題,增添了台灣的觀光資源,也讓台灣生態的美景,開始走向國際化。在金門候鳥季中,一群來自日本的專業賞鳥人士,以賞鳥為主題,開創台灣以賞鳥招攬國外遊客的新契機。

尋找硨磲貝|過度捕撈之下

2005-08-15

夏天是屬於海洋的季節,來到珊瑚礁的海域,除了欣賞珊瑚美麗的倩影,偶爾可以看到一種貝類鑲嵌其中,和珊瑚一同爭奇鬥艷,牠們就是海洋中最大的貝類-硨磲貝,近年來台灣各地珊瑚礁海域的硨磲貝,卻一顆接著一顆消失,究竟牠們到哪裡去了?我們開始尋找硨磲貝失蹤的蛛絲馬跡。

香港.米埔

2005-05-30

人與鳥共生共榮的家園,該如何營造?濕地的價值,又取決於什麼? 當二十年前,台灣對於海岸濕地的利用,還停留在填海造陸的開發時期,同樣是寸金寸土的香港,卻已經將一大片的海岸濕地以及私人漁塭,劃為自然保護區,如今這裡是世界上著名的賞鳥樂園,這一座水鳥天堂就是香港的米埔濕地。

溼地之春

2005-05-02

如果說花東縱谷的大山大河是壯闊的交響樂,馬太鞍溼地就是一段美麗的奏鳴曲,跳動其間的音符,是一口口源源不絕的地下湧泉。原來,馬太鞍濕地一帶有許多伏流,不停從山腳下冒出泉水,匯流成一片片水塘。清澈的甘泉不但滋養著溼地豐富的物種,更是馬太鞍阿美族文化重要的源頭。

家住森林邊

2005-02-14

一月的奧萬大像是五彩繽紛的調色盤,山櫻花嫣紅嬌豔,提早捎來春天的信息。漫山楓香林像偷點胭脂的小姑娘,在如薄纱般的山嵐中,用盡最後一點力氣,妝點樹梢的一絲黃綠,彷彿不捨秋天的離去。

濕地的記憶|宜蘭五十二甲濕地

2004-12-20

宜蘭,一個到處都是濕地的地方,以前總躲不過淹水的惡夢,在生態旅遊興起之後,每一個社區,又企圖以濕地與水鳥創造希望,真實的到宜蘭走一趟,想要了解在包裝美麗的社區再造之下,每一個濕地真正的樣子,她的歷史,她的生態,她的未來,她的問題,除了發展生態旅遊之外,是不是還有別種可能性呢?

找尋金門老靈魂|開發巨輪改變金門風貌

2004-11-29

當戰爭的記憶,成為陳列館內的觀光景點,解除軍管十年後的金門,正以快速的步伐,追求屬於自己的未來。

生命的龜期|澎湖望安的綠蠵龜故事

2004-10-04

每年夏天,澎湖望安島的沙灘上會出現,一道道像是坦克車輾過的神秘痕跡,原來這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綠蠵龜的足跡。六月到十月是綠蠵龜產卵的季節,牠們游過好幾千里的路程,只為了回到牠們的出生地,繁衍新的生命。

再造美好家園

2004-09-20

「這個涼亭是用檳榔做的,上面的板子是地震後,我們床倒了的,我們就拿來涼亭,都是用在地的資源...」和興有機文化村的解說員詹淑瓊,對著坐在檳榔涼亭內的遊客解說,這裡是和興村的生態公園,每逢假日都會有遊客來這裡遊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