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生態旅遊」關鍵字
第一次海洋|若濱南工業區來到台南七股
台南縣七股鄉保留了全台灣最乾淨的一塊海域,除了黑面琵鷺每年的到訪讓七股鄉聲明遠播之外,其他不論是遠來的鸕鶿,直行的和尚蟹,濱海植物,還是內海裡的孕育肥美蚵仔的蚵田,七股沿海豐富的自然以及人文生態,在在交織出對海洋獨一無二的另一種體驗。
紫蝶在家嗎?|紫蝶幽谷還會有紫斑蝶來嗎?
十年前的冬天,高雄茂林的紫蝶幽谷,紫斑蝶成群飛舞的壯觀場面令人驚歎不已,而蝴蝶集體越冬的奇觀,全世界只有在兩個國家持續發生,台灣就是其中之一,這樣的奇觀在台灣究竟延續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幾萬年都沒有人知道,但它卻在近一、二十年內飽受經濟開發的威脅,而在近一、兩年內進一步陷入了生態旅遊懵懂期的飄搖不定中。
早安‧澎湖|打造永續旅遊環境
朝陽緩緩從海平面升起,晨曦中的澎湖,伸出雙臂歡迎旅人。但是觀光浪潮,卻逐漸將她淹沒,澎湖不再是旅遊珍珠,反而成為生態淚珠。嚐到反噬惡果,澎湖人朝向與生態環境和諧共存的生態之旅前進。
大坡池!久違了|池上鄉民搶救自然生態
去年二月,我們的島在台東縣池上鄉紀錄了大坡池,這個寶貴的內陸沼澤溼地,因為不當的風景區建設工程,而面目全非。一年後我們再度來到池上。令人欣喜的是,歷經一場工程劫難後,大坡池已成為池上鄉關注的公共議題,從過去國民旅遊時期的大坡池,到今日朝生態旅遊發展的大坡池,隨著在地居民觀念的轉變,大坡池的復育以及未來的發展,更是密切的與池上鄉結合在一起。
歸途 歸土 龜山島|有待完善的生態觀光
龜山島的開放,標榜是生態旅遊。檢視龜山島開放一年,仍可看見其規畫不週詳的地方。本集前段將記錄原龜山島住民尋根及抬媽祖活動;中段將藉由登401高地,講解龜山島的林相及前人墾荒遺跡。後段則著重在目前一般生態旅遊解說員(導遊)的不專業,或是在解說的過程中太過於民俗化。主辦者(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有責任,遊客也有責任去瞭解生態旅遊的涵意與意義,遊客若能先試著去瞭解龜山島的歷史文化,則在旅遊時,將對當地的自然景觀有更深切的認識。
烽火燎原|各地反焚化爐的聲音四起
1980年代起,台灣各地陸續爆發垃圾大戰。為了解決各地垃圾掩埋場飽和的問題,1992年,第一座大型垃圾焚化爐在內湖設立,從此台灣的垃圾從掩埋場時代進入焚化爐時代。
悠遊美麗島|不同山海環境的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的興起,象徵著新旅遊時代的來臨。從太魯閣國家公園、無尾港野生動物保護區、到阿里山茶山部落,不同型態的生態旅遊點,有的正面臨政策上的困境,有的在居民的自發行動下有了新的希望。生態旅遊的發展,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與經營。邀請您一同來悠遊美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