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燎原|各地反焚化爐的聲音四起

採訪 張岱屏 黃康妮
攝影 柯金源 張國樑 陳志昌

1980年代起,台灣各地陸續爆發垃圾大戰。為了解決各地垃圾掩埋場飽和的問題,1992年,第一座大型垃圾焚化爐在內湖設立,從此台灣的垃圾從掩埋場時代進入焚化爐時代。

中央政府同時規劃在全省設置36座大型焚化爐,在2003年達到90%的垃圾焚化量。居民們與環保團體漸漸發現,焚化爐能不能安全地解決垃圾問題還是一個疑問,但可以確定的是,焚化爐的設置為財團開了一條穩賺不賠的賺錢道路。

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是一個偏僻的濱海小村落,稻米、蔬菜、水果幾乎沒有一樣是適合在這裡生長的,只有一樣除外,就是給牛吃的牧草。三十年前,政府輔導居民成立酪農專業區,從此鹽化的土地上飄著牛奶與牧草的芳香。除了牛群以外,在這裡棲息的動物還有各種候鳥,由於海水倒灌,原本的農田現在變成了溼地,福寶村的農民想:「既然種不了作物,那就來發展生態觀光吧。」於是在一年前成立了「福寶家族」,努力與這塊土地共生。但是,一年前這裡傳出彰北焚化爐的設置,酪農們開始惶惶不安起來。

一座焚化爐=40億

一公噸的垃圾(處理費)=1700至2000元

一公噸的灰渣(處理費〉=6800元

一年環境監測費用=824萬元

一座大型焚化爐一年花費公帑=14億

一公噸的牛奶=20000元

一個人的健康=無價

1980年代起,臺灣各地陸續爆發垃圾大戰,為了解決各地垃圾掩埋場飽和的問題,1992年第一座大型垃圾焚化爐在內湖設立,從此臺灣的垃圾從掩埋場時代進入焚化爐時代。中央政府同時規劃在全省設置36座大型焚化爐,在2003年達到90%的垃圾焚化量,桃園曾是垃圾大戰最激烈的縣市之一,而位於中壢市的桃園南區焚化爐是臺灣第一座縣政府響應中央決策,以民辦民營(BOO)的方式招標興建的焚化爐,兩年前桃園縣政府與長榮公司簽訂了焚化爐契約之後,中壢的居民便展開了他們的焚化爐大戰。

聖羅倫斯大學化學教授Paul Connette是當時專程來臺灣支援民眾的美國反焚化爐大將,他憤慨地說明:「最重要的就是分類,製造垃圾的就是我們的十隻手指,垃圾的來源是混合,這是我們對掩埋場做出的錯誤決定,也是對焚化爐做出的錯誤決定。垃圾是社會問題,不是技術問題,」

中壢焚化爐的試燒,象徵著臺灣民營焚化爐時代的來臨,雖然業者不斷向居民保證焚化爐安全無虞,但是只有真正住在焚化爐旁邊的人,才知道那滋味會是什麼。

新竹尖石鄉、高雄美濃鎮、花蓮市、彰化福興鄉,這些風貌迥異的鄉鎮,如今都面臨一個相同的問題──焚化爐,居民們與環保團體漸漸發現,焚化爐能不能安全地解決垃圾問題還是一個疑問,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焚化爐的設置為財團開了一條穩賺不賠的道路。

在保證垃圾量的不合理契約下,焚化爐成了財團穩賺不賠的生意,然而飽了財團的私囊,賠掉的卻是許多人的健康、生計,以及推動垃圾減量的誘因與機會。當焚化爐政策繼續在每個縣市推動,反焚化爐的烽火勢必也將遍地燃燒。

集數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