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雙連埤│保育團體與地方居民如何一起攜手向前?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 葉鎮中 張光宗,剪輯 張光宗

美麗的水域,珍貴的生態,雙連埤是台灣重要的國家級濕地,長期受到保護。卻因為生態教室使用管理問題,掀開一場誰來守護雙連埤的爭議。

宜蘭縣員山鄉的雙連埤,原本分為上、下埤,但是下埤開發,僅剩上埤17多公頃水域,因為保有百餘種水生植物,政府在2010年完成埤區土地徵收,2018年公告為國家重要濕地。

荒野保護協會多年前,來到雙連埤推動棲地保護工作,早期沒有工作基地,必須從山下來回奔波。後來在1994年,附近的大湖國小雙連埤分校廢校,2002年荒野保護協會進駐,推動成為環境教育場所,成為守護、導覽雙連埤的保育基地。

雙連埤水源,主要依賴周邊土地的排水,但是在農業開發下,肥料、農藥的使用,加上過去水域的不當整理,對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荒野保護協會陳德鴻協助雙連埤棲地維護工作,透過專業訓練,移除外來種水生植物,同時建立水生植物復育區,進行保種工作。

荒野保護協會多年守護,發現棲地維護,不能只在水域復育,必須進入農業區,協助農民從事友善耕作。

附近民宿經營者邱永宏,希望守護雙連埤,利用家族休耕農地,開挖生態埤塘,希望成為生態復育基地。夜間,他參與蛙調等生態活動,辨識周遭蛙種。在雨後的葉面,發現珍貴的翡翠樹蛙。他不斷學習生態知識,希望成為民宿的旅遊主題,讓遊客感受雙連埤的珍貴生態。

荒野保護協會長期進駐承租生態教室,守護雙連埤, 2020年發生教室管理使用權爭議。

柯信淳搬來雙連埤十多年,推動成立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不只以守護雙連埤生態為核心,想要更注重生活在埤區旁,地方居民的永續發展。協會希望能夠使用這個空間。

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黃玉明是在地人,外出經商,事業有成後,回到故鄉。他們首先修通雙連埤一條百年古圳,彰顯地區的歷史文化。同時為了保護雙連埤水質,推動友善耕作,附近一間廟宇提供土地,種植當地消失很久的白茅,未來還想修復老屋屋頂。

雙連埤有幾間百年石頭屋,近幾年後代子孫回來居住,未來規劃成為地區的住宿與交流空間。同時利用家族土地,種植茭白筍,復育青鱂魚,達成生產與生態共存的目的。

針對雙連埤教室使用、管理問題,宜蘭縣政府召開協調會議,希望分配空間,朝共同使用、管理的方向努力。協調會後,荒野保護協會雙連埤生態教室主任黃振福表示,內部討論後決定退出生態教室。

荒野保護協會退出,並未放棄守護雙連埤,即將接手的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強調雙連埤的人文生態價值,未來會朝里山村落邁進。一個從生態出發,一個從村落出發,關心起點不同,但是都強調環境永續。

只要願景相同,目標一致,能夠相互共進,雙連埤就有更多人來愛護。

集數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