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大雁的未完樂章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葉鎮中

九二一第十一年了!好像很多地方的重建故事,都告終結。但是在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一位曾經參與重建的葉瑞美,看見十年的變化,她知道重建的樂章還沒完成,許多原初的夢想,此刻才要發生。

輕快的國樂弦律,飄揚在日月潭畔,為了迎接日本茶鄉觀光團的來訪,大雁村的紅茶業者,個個拿出上好茶葉,迎接遠方的訪客。

在這個歡欣氣息的背後,有著九二一地震的重建故事。魚池鄉大雁村,曾是九二一地震的災區,九十歲的葉老太太,回想當時情景,餘悸猶存。

地震之後,當時住在大雁村的葉瑞美,看見整個社區陷入絕望,她決心推動重建工作,從家屋再造,到產業重生,找尋社區的願景。重建是眾人之事,來到社區一片駁坎邊,牆上黏貼著許多破碎磁片,當時讓家家戶戶居民,來這裡貼出社區故事,也凝聚了大家的感情。

社區產生共識,接著是產業重建,大雁村找到傳統種植的紅茶,經過茶葉改良場的協助,在茶種與技術上做改變,紅茶成為大雁村產業重建的重心。因為緊臨日月潭風景區,在風景區與社區相互協助下,打開大雁村的紅茶名氣,吸引無數買氣,也讓社區重現生機。

災後第四年,一切仿如依循計畫進行,但是分裂的風暴,在重建組織裡發生,葉瑞美傷心的離開了重建組織,灰心地放棄重建工作。衝突的根源,在於大雁村裡不同的聚落,認為重建資源的分配,有著嚴重差距,這讓許多村民感到不平。

葉瑞美放棄重建工作並且離開幾年後,回到村裡經營民宿。對她而言,她堅持重建主體應該是大雁村全部,不該是特定地區。

重建組織分裂後,部分社區居民回到家園,專心茶園經營,開創出更好的茶葉經濟。十年來,大雁村創造台灣農村的奇蹟,但是在奇蹟背後,卻有著說不出口的隱憂。

台灣紅茶產業中,茶種品質不斷改良,但是生產技術卻仍待提升。在紅茶產區中,常常可見紅茶與檳榔共生種植,茶農擔心,一旦檳榔農藥噴灑不當,農藥污染茶葉,將造成巨大影響。

另外,因為紅茶熱銷,形成搶種風潮,一旦紅茶產量超過市場需求,在削價競爭的纏鬥下,整個紅茶市場,有崩盤的危機。

在社區變化上,因為走向休閒產業,大雁村澀水社區出現大量民宿,但是因為缺乏完善規劃,已經讓農村景觀受到破壞。十年來,大雁村在變,走向繁榮,但是葉瑞美擔心,一些問題正在發生,如果不重新思考,找出未來出路,繁榮只會像煙花般的短暫耀眼。

葉瑞美依舊關心社區,退出重建組織後,她用民宿主人的力量,帶著訪客,拜訪社區裡讓人感動的回鄉新生代。

經營有機茶園的葉先生,在城市工作之餘,協助母親將茶園轉型有機,在他的心中,茶農不只賣好茶,更該照顧土地。除了照顧土地的心思,更包含著孝順的心理,葉先生不忍心,看著老母親在茶園工作,還要接觸農藥,傷害身體,他遊說媽媽砍掉園裡的檳榔樹,走向有機耕作。老媽媽的笑容裡,滿是歡欣,她高興的不只是茶葉品質好,更高興孩子回家相聚。

回家的不只葉先生,賣力攪動鍋鏟的阿乾,也是九二一地震後,回到家鄉開店的居民。

別看阿乾的廚房狹小,太多美味的菜肴在這裡產生。他放棄大飯店的複雜料理,堅持做出屬於鄉村的簡單菜色。更重要的是,阿乾回到農村,食物材料完全取自農村,他相信,吃是認識一個地方的最佳途徑,做出在地食材的美味食物,也能幫助農民賺錢。

吃到精光的盤底,肯定阿乾的手藝,也讓人感受在地食物的美味。就這樣找出一位位居民,一件件讓人感動的事,葉瑞美串起社區希望之火。

在一場小小聚會中,居民聊著內心的憂慮,也期待能有改變的力量,葉瑞美靜靜的聽著,想起十年前推動社造的初衷。

翻著舊照片,九二一走過十年,對於很多人仿如已經完結,但是,葉瑞美心中依舊有夢,希望在十年之後,重心找回最初的理想,一個有關家鄉永續的心願。

回家,九二一第十一年,大雁村許多第二代都回到家鄉,葉瑞美知道重建的樂章並未完成,新一代會找出方向,給美麗的大雁村,再一個美好的十年…

集數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