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平相處

採訪 林靜梅,撰稿 胡慕情
攝影/剪輯 陳慶鍾

最近台灣,傳出不少猴子大鬧學校、造成人猴衝突的新聞。在我們鄰近的香港,也有同樣的問題。為了解決人猴衝突,香港政府祭出了一連串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衝突所帶來的困擾。這些措施,能不能在台灣適用,會不會也帶來其他的副作用?

香港的原生猴,因為都市發展,已經滅絕。如今在香港出現的恆河猴和長尾獼猴,都是外來種。在香港九龍的金山郊野公園林間,靈巧跳躍的猴子,是香港政府,在1913年,為了維護九龍和新界的民生用水所引入的。

香港政府,在針山和畢架山,興建了九龍水塘。由於水塘周邊,有一種有毒植物馬錢,香港政府擔心會污染水源,就引進恆河猴來吃馬錢。幾乎沒有天敵的猴子,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短短30年間,曾經從100多隻,暴增超過2千隻。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都市急遽擴張,恆河猴數量愈來愈多,棲地卻愈變愈小,人和猴子,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但也埋下了人猴爭戰的導火線。

香港市民劉鐵柱拿著一顆蘋果,貢獻給猴王。劉鐵柱喜歡動物,很有同情心,收養了一頭6百斤的豬、13隻流浪貓、6隻狗和6隻烏龜。

劉鐵柱本來在外地經商,後來回到香港,在金山郊野公園,認識了猴子。他覺得自己和猴子很投緣,開始每天載著水果上山餵猴子,就算引發家庭革命,劉鐵柱還是不改初衷。

長期餵養猴子的劉鐵柱,還替猴子取名字,像爸爸一樣,對牠們的情況,瞭若指掌。而被餵養習慣的猴子,把車子當成森林,不再到野外覓食,反而在人類出沒的地方,伺機而動。為了護衛得來不易的食物,往往激發猴子的攻擊本能。

一位媽媽抱著孩子,說自己很怕被猴子抓。「猴子都會來拉我們的東西,衣服啊、食物等等。」為了解決人猴衝突,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祭出重罰一萬港幣,相當於台幣四萬元的禁養令。

漁護署主任石仲堂說明,禁食令試圖禁止人類繼續餵食猴子,「這會減少猴子跟人類接觸的機會,這會讓牠們對人類比較有戒心,能降低牠們的攻擊性。」禁養令,不只減少人類被攻擊的機會,也降低猴子,必須闖過虎口覓食而受傷的可能性。

根據漁護署統計,金山郊野公園的猴子,除了死於生病,也會因為被餵養的人吸引,而逗留在交通道路旁,死於車禍。光1992到1993年短短一年間,就有80隻猴子被撞死。

政策推出以後,劉鐵柱克制自己,不要去餵猴子。但是過了一個星期,他決定違法行事。「我們都試過,一星期不餵牠們,因為政府都說牠們夠吃。但是牠們還是下來城市,偷人家拜拜的水果,牠們就是不夠吃。」

面對長期餵養人的觀察,漁護署沒有採取壓制的態度。香港政府,從1999年,發出60幾張許可餵猴證,每年,餵猴人都要重新申請,如果沒有申請,政府就不再核發。隨著餵猴人日漸凋零,現在合法的餵猴人,只剩下11位。

石仲堂表示,剛開始禁止餵食的時候,有些人不能接受,「因為他們在這裡已經餵食了十多年,所以我們有一些措施,就是給他們有一個執照,他們可以去餵食,但是他們必須要遵守我們的要求。現在大概還有十多人有這個證。」配合禁養令,漁護署也廣植果樹,恢復猴群棲地的食物數量。每年會種10萬棵。

由於恆河猴五歲開始就可以成功交配,每年可產下一隻小猴,為了避免恆河猴過度繁衍、棲地食物不足,導致人猴大戰再度上演,漁護署也為猴子進行絕育手術。

每天,誘捕人員,都會到山裡,餵養猴子,讓牠們習慣用來誘捕的綠色鐵籠。哐啷一聲,代表猴子手到擒來。研究人員也著手準備,絕育手術的前置作業。

拍拍籠子,把攀爬鐵籠的猴子,趕下地面。研究人員接著推動大鐵籠,把猴子趕進更小的鐵籠,為牠們進行麻醉。瞇著眼睛的猴子慢慢地睡著了,不過研究人員,並不會立刻進行手術。

負責這項絕育計畫的卡蒂博士表示,猴子被麻醉以後,會先到護理站做檢查,「我們會幫牠量體重、確認晶片、看牠們是否有懷孕、是否受傷、需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然後決定牠們適不適合接受結紮手術。」

漁護署原本從1999年,採用注射藥物、堵塞輸精管的方式為公猴結紮,也為母猴,注射避孕針,可是效果並不好。2002年起,漁護署採用卡蒂博士的建議,改採內視鏡結紮手術來降低猴群的出生率,至今已經替1,552隻猴子進行絕育。

卡蒂博士表示,兩年前,金山公園有超過兩千隻的猴子,現在已經慢慢地降低,「幾年前出生率是57%,現在大概是41%,我們慢慢地降低猴子數量。」接受絕育手術的猴子,公猴會被剪耳朵,母猴則會在胸口紋上刺青。如果不小心捕捉到已經接受過手術的猴子,研究人員則會幫猴子進行詳細的健康檢查。

然而,無論是重複,或是首度被捕捉,對猴子而言,都是一次驚嚇和干擾;絕育手術,也可能破壞猴群的社會結構,造成對自然的強烈干預。人類是否有權力決定物種的未來?

卡蒂博士表示,目前漁護署每年會為200隻猴子進行絕育手術,預計到2013年,要將猴子的數量控制在1,630隻。另外研究團隊也會追蹤猴子的情況,確保每一個群體都能繼續繁衍後代。目前大約為85%的猴子結紮,每年會視狀況來調整目標。

卡蒂博士強調,絕育是人猴衝突的過渡手段,最終能解決人猴衝突的,是提高人類的容忍度。

「我在猴子身上學到很多,我感到羞恥。因為我們對牠們絲毫沒有容忍度。」卡蒂博士表示,是人類奪走了動物的棲地,不是動物來干擾人類的生活,因此人類必須透過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香港的人猴衝突,來自於餵食者,「當你餵食,你會製造更多問題,在野外,當牠們沒有食物,就會死,牠們會自我控制,當我們介入,我們才是製造問題。」

為了讓民眾瞭解人類才是問題來源,漁護署成立了一個特別團隊,專門處理民怨。也透過各種宣傳,讓民眾更瞭解猴子。多年下來,逐漸有了成效。如今,張鐵柱也慢慢瞭解,為野生動物好,就是和牠們保持距離。

「以前我喜歡摸摸牠,但現在沒有了,因為我希望牠快點去習慣野生的生活。」張鐵柱說「如果有一天,猴子不再需要我的食物,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我的心裡,還要好過。」

原本被引進解決人類問題的恆河猴,如今因為人類侵占棲地和錯誤的接觸觀念,被視為燙手山芋。當有一天,人類能夠看見自己的問題、不再要求動物改變,才可能有真正和平相處的一天。

集數
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