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螺養不得

採訪 陳佳珣 王威雄,撰稿 陳佳珣
攝影 陳忠峰 王威雄,剪輯 陳忠峰

農地間的農路上,偶而可看見被車子壓碎的福壽螺,農民對牠厭惡至極,因為牠嚴重危害作物生長,卻就是無法徹底消滅牠。日前卻傳出,有農民養殖福壽螺賣給生技業者,讓農委會緊急跳出來喊卡,說福壽螺絕對不能在台灣養…

一片草澤中,農人穿梭著,看起來像雜草的植物,其實是埔里著名的筊白筍。勇伯夫妻倆以種植筊白筍維生,採收同時,還要除掉筊白筍的頭號敵人-福壽螺的卵塊。因為福壽螺會把筊白筍的細根吃掉,影響筊白筍成長,嚴重的話,甚至無法長成。福壽螺還會吃漂在水面的浮萍,浮萍在筊白筍田裡扮演著重要角色,能降低水溫與遮光,筊白筍才會白嫩細緻,被福壽螺吃的越多,收成也跟著打折。

為了防治福壽螺,農民絞盡腦汁,除了用藥物防治,甚至在入水口架設兩層圍網,仍然阻擋不了福壽螺入侵,勇伯說,福壽螺會隨著水漂動,小的福壽螺可以像牙籤頭那麼細,很難阻擋牠流進田裡,於是勇伯還採用生物防治法,在田裡放了福壽螺的天敵「青魚」,來控制福壽螺的數量。勇伯估計,福壽螺防治的成本,就佔了總收入的7%,但為了有好的收成,這些錢還是得花。

該上工了,曹阿伯把鴨子趕進筊白筍田,三十幾隻鴨子天天在田裡享用福壽螺大餐,如果沒有這些鴨子,一甲地就要一萬多元的藥劑成本,曹阿伯希望能減少用藥,這樣民眾吃了才沒有藥害問題。這種對生態環境友善,沒有藥劑副作用的生物防治法,成效很不錯,曹阿伯的田裡,只看到一點點福壽螺卵塊,唯一的困擾,是野狗會咬鴨子,造成許多農民躊躇不前。

福壽螺的危害,遍及各種水生作物,包括菱角、芋頭和蓮藕,危害面積最廣的就是水稻,稻田東缺一塊、西缺一塊,就是福壽螺的傑作。任職台中農改場的廖君達對福壽螺有所研究,他表示,福壽螺對水稻危害相當嚴重,危害的高峰期在插秧後14天內,等水稻稍微長大後,葉片比較老,福壽螺就不太喜歡吃。而被福壽螺吃掉的秧苗,農民若沒有補植,就會有缺株的現象,影響收成。

農委會統計,第一期加上第二期稻作,福壽螺危害水稻的面積廣達25萬公頃,由於農業單位每年都進行輔導,農民防治的成效,已經提升到9成以上,但藥劑的成本,一年也要花1.5到4億元,這是當初引進福壽螺時,始料未及。

民國68年,福壽螺被引進台灣做成罐頭食品,當時政府還大力推廣養殖,想不到,福壽螺口感差,消費者接受度低,於是掀起棄養潮,人為因素導致牠快速擴散,再加上福壽螺適應力強、繁殖力高,很快遍布台灣各地。

福壽螺以水生植物為食物,牠已經適應農業耕作的方式,在水稻即將收割、土地乾涸前,牠能挖洞潛伏到地底下進入休眠狀態,等待下一次蓄水耕作後再甦醒。名列十大外來種之一的福壽螺,想要徹底消滅牠,廖君達認為是不可能了,應該要調整心態去管理牠,讓牠不會對作物造成危害,而不是想要怎麼消滅牠,因為牠已經找到在這塊土地上的生存之道。

政府與農民忙著防治福壽螺,卻有一群人卻逆向操作,一家生技業者研發出,從福壽螺卵中萃取蝦紅素,於是在民間收購福壽螺卵塊。在農委會統計,全台有23公頃的養殖面積,其中以雲林縣面積最廣,有20公頃,今年7月中旬,農委會頒布禁養令,雲林縣農業處展開了稽查行動。

對於養殖福壽螺的行為,農民大多不表贊同,研究福壽螺的廖君達則擔心,可能重蹈民國68年時,養殖福壽螺的惡夢。而農委會基於蝦紅素萃取技術,已經可以從藻類等物質中取得,且萃取的效率比福壽螺卵高,加上養殖福壽螺的風險是全民承擔,禁養福壽螺的法令不會解除。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費雯綺表示,台灣風災水災多,福壽螺隨水漂流擴散,很快就會蔓延,政府投注大量人力經費阻止,不能因為一家廠商在市場產品狀況不明的情況下養福壽螺。

紅色的卵在綠葉襯托下格外顯眼,福壽螺絲毫不掩飾牠的卵,因為在台灣,很少生物會吃福壽螺的卵。福壽螺的養殖爭議雖然落幕了,但牠的危害仍然是現在進行式。

集數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