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蹲下,把蛋弄到肚子下方,水雉爸爸溫柔守護著即將誕生的寶寶,牠們的社會,是特殊的一妻多夫制,養兒育女的責任由爸爸扛起,有人叫牠們「疼某鳥」。水雉是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鳥類,牠們喜歡棲息在菱角田,特大的腳丫子可以在浮葉上行走,翻找果實或小蟲子來吃。
原本全台灣都有水雉的蹤影,後來因為開發,族群數量急速下降,全台一度少到只剩50多隻,1980年代,高鐵路線原本計畫經過牠們的重要棲地葫蘆埤,環評決議必須進行棲地補償,就在離葫蘆埤不遠的一處蔗田中,把15公頃的旱田,改造成適合水雉棲息的人工濕地,剛開始定位為復育區,十多年來園區內的水雉數量越來越多,而園區的定位也從復育區轉為生態教育園區,成為最容易近距離觀察水雉的地方。專業的解說,讓民眾更進一步了解菱角鳥,設備完善的賞鳥亭,許多人在這裡第一次親眼看到水雉。
園區的另一頭,一個很特別的活動正在舉行,講師教大家搗碎菱角殼來造紙。天然素材組合成美麗的手抄紙,一張張沐浴在陽光下,活動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吃菱角救水雉,因為水雉的一生與菱角產業密不可分。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翁榮炫說,「鼓勵大家多消費菱角,因為有消費,農人就願意種,產業留下來,水雉的未來才會延續。」
復育區提供了安穩的搖籃,1998年起,台南縣政府也開始推動菱農獎勵辦法,透過補助來加強保育。台南市農業局代理主任秘書吳威達說明,「田裡面如果發現水雉的巢,孵育出一到兩隻,每一巢可以領到獎勵金四千元,三隻以上的話, 每巢可以領到八千元的獎勵金。」
復育區與菱農獎勵辦法雙管齊下的成果,今年夏天,官田地區調查到的水雉數量,已經從當年的五十幾隻增加到三百多隻。不過度冬才是水雉最大的難關。官田地區是菱角與水稻輪作的方式,秋冬菱角採收完畢,打算改種水稻的時節,正是水雉折損率最高的時候,一來是可以棲息的水田變少,其次是農藥問題。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翁榮炫表示,「中毒事件通常在每年12月中旬開始出現,因為農民為了節省成本,改採直播法,直接把穀子丟在田裡面,讓它發芽,但是農民怕有些生物會去把那個榖種吃掉,他們要防止危害,就會另外弄了毒餌,水雉一但吃到毒餌,幾乎都是當場死亡。」
水雉中毒地點分布相當廣,兩年來總共有136隻無辜水雉中毒死亡,彩鷸、紅冠水雞、小白鷺也都遭殃,中毒事件凸顯了農業形態的重要性。不過要老菱農立即改變慣行的做法不容易,幸好,有一群年輕人,願意種植高難度的有機菱角,希望做出好成績,吸引更多菱農加入。
友善大地有機聯盟營運長楊從貴說,「因為這邊有很多食物,有很多青蛙,菱角金花蟲,水螟蛾等等,對很多鳥類來講都是食物,所以水雉在這地方就有充足的食物,可以餵飽自己,撫育下一代。」
有機菱角田幫助的不止水雉,還有二級保育類的台北赤蛙,當環境健康了,動物朋友們就會不請自來。於是保育類的物種守護住了,生物多樣性自然形成了,最重要的是,人類也受惠。友善大地有機聯盟營運長楊從貴說,「這個生產基地,除了讓水雉願意在這邊繁衍覓食,因為不灑農藥,我們可以很安心地去享用這裡面所有的食物,真的就是這麼天然,這麼乾淨。」
雖然有機菱角好處多,真要推廣起來,還是很難。產量少,人力成本高,有機菱角的價格也相對高,友善大地有機聯盟的菱角通過了慈心的有機認證,主要透過網路行銷直接與消費者接觸,但是他們本身都是農夫,白天辛苦工作,晚上還要維護網頁,實在沒有那麼多心力來加強網路行銷,眼前的難題就在銷售通路,只要通路順暢,就能吸引更多人跟進有機的行列。真理大學生態觀光經營學系講師莊孟憲表示,「雖然已經有農夫願意有機生產,問題就在通路,這邊其實是要用消費來做保育,整個產業跟消費習慣改變,才是救水雉最永續的方法。」
目前官田地區的菱角田大約有四百公頃,有機菱角只有五公頃,加上水雉園區的十五公頃,只有二十公頃無毒安全的環境,菱農獎勵辦法讓農民友善陪伴水雉的繁殖期,如果菱角田都能逐漸轉型,農民能成為更有力的保育生力軍,那麼,新形態的保護區,就能誕生。
真理大學生態觀光經營學系講師莊孟憲說,「最好的保護區 就是不要有邊界的保護區,人們在這邊生存,同時幫全世界的人類照顧了珍貴的、值得去保護的動物,如果把這個價值告訴農友,保育、農業政策、農業之間,就會形成合作關係。」
水雉農藥中毒,一場殘酷的意外,凸顯保育與農業的夥伴關係,要讓水雉遠離農藥的威脅,除了保育團體的努力,農民的觀念轉變,消費者的力量也能左右大局,在水雉的幸福方程式裡,每個人都有一個位置。
身為珍貴稀有的保育鳥類,水雉比其它物種吸引更多人們的目光,當人們願意用心為牠們保住安穩的家,由水雉撐起的保護傘,將會同時保住和牠相同棲息環境的生物,到頭來,你會發現,我們也在這把保護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