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國光?|石化政策環評

採訪/撰稿 胡慕情
攝影 陳慶鍾 陳忠峰 柯金源,剪輯 陳慶鍾

數十年來,環保意識逐漸抬頭,石化業的高污染特質,在地狹人稠的台灣,製造了抹滅不去的污染惡夢。台灣的石化發展,面臨轉彎的關鍵時刻。但投資者不放棄,堅持興建八輕國光石化,這一次,終於引發社會全面抵抗…

1950年代,台灣邁向工業化,選擇塑膠、紡織等產業發展;1960年代開始獎勵投資,鼓勵私人企業;1970年代石油危機,因為加工區需要大量乙烯,促使台灣奠定石化產業政策。從1968年高雄一輕運轉以來,石化業一直是重大的國家發展計畫。

六輕完工後,台灣的乙烯自給率,從1994年的38%,大幅提高至2009年逾90%;整體石化產品出口占55%,其中75%銷往中國,石化(上游)產業,早已完成供應國內需求的階段性任務。

數十年來,環保意識逐漸抬頭,石化業的高污染特質,在地狹人稠的台灣,製造了抹滅不去的污染惡夢。台灣的石化發展,面臨轉彎的關鍵時刻。但投資者不放棄,堅持興建八輕國光石化,這一次,終於引發社會全面抵抗…

國光石化早從1990年代,就喊出開發口號,當時的行政院長郝柏村,宣稱八輕是為了取代2015年三輕、四輕和五輕遷廠所需。但石化業在高雄製造的土壤、地下水與空氣污染歷歷在目,讓八輕在17年間,遭到桃園觀音、嘉義鰲鼓、高雄大林蒲和屏東蘭州農場民眾的拒絕。

2005年,全球暖化議題日趨嚴重,行政院永續會決議,八輕案應該進行政策環評,但直到2007年八輕在雲林提出開發計畫,政策環評都沒有出爐。

2007年,因為六輕營運,導致農漁業大受影響的養殖業者起身反抗。當時的環評委員多半出身環保團體,評估八輕對環境的衝擊後,也抱持不同意開發的態度。然而行政院卻透過媒體表示,國光石化案應該盡速通過環評,並譴責環評委員是「開發的絆腳石」。

當時的環評委員沒有妥協、嚴格審查,再接任的新委員,又根據國光石化開發將嚴重影響農漁業生產、居民健康、瀕危動物中華白海豚的生存、排放大量溫室氣體以及水源使用的不確定性,將國光石化案,送入嚴格的二階環評審查。時值2008年,國光石化揚言出走,大城鄉長卻表示,歡迎國光石化投資。

2008年10月,工業局終於開始討論延宕多時的石化政策環評,儘管學者與環保團體明確指出,在全球暖化、缺水、地狹人稠、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台灣,不適合繼續擴張石化產業,業者卻說:「石化業在台灣存在20多年,不該用新的標準掐死舊產業,政府應該多鼓勵,甚至不該限制產業使用能源量。」台綜院也為石化擴張埋下伏筆,宣稱即使三輕更新,台灣乙烯自給率依然不足。

2009年,三輕更新案過關。國光石化也在行政院指示環保署,建立「投降機制」、縮短環評時間,讓國光石化能儘快進入二階環評審查。

選定在彰化大城開發的國光石化,位於濁水溪北岸,與南岸的六輕相對,空氣污染物將交互影響。初次專案小組審查時,環保團體與民眾就提出質疑,大城是嚴重地層下陷區、填海造陸將影響中華白海豚與海岸變遷,加上石化業是高排碳、高耗水產業,國光石化根本無能應對。

但是國光石化反駁,針對開發後每年排放的1200萬噸二氧化碳,將努力減量16萬噸;開發後不會加劇地層下陷、瀕危的中華白海豚則會採取監測;至於空污部分,「除了臭氧跟懸浮微粒超標外,其他都還好」。雖然開發地點不同,但國光石化在大城與在雲林所面對,還有無法解決的問題都相同,儘管如此,國光石化依然在政策指示下,進入二階環評審查。

原本國光石化選定大城工業區進行開發,但填海造陸對生態影響甚劇,環團要求國光石化應該考慮北移、在彰濱工業區開發。不過國光石化以趕不上開發時程為由,不肯妥協,最後只做出「大城工業區北移一公里」的區位替代方案;因為直接衝擊彰化芳苑的漁民生計,捲動另一波抗爭動能。

同時間,經濟部水利署也啓動供水給國光石化使用的大度攔河堰開發計畫,水利署甚至表示:「只要有條件開發,什麼都可以答應。」對開發後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直接表示:「雖然我們對白海豚不了解,但應該沒有影響。」

2009年,國際保育團體來台關注中華白海豚的生存危機,中華白海豚的議題開始在媒體延燒。2010年1月,彰化環保聯盟發起搶救溼地連署活動,希望營建署認可有國際級溼地價值的大城溼地,能透過國家溼地評選機制,獲得免於開發的護身符。營建署卻以「地方不支持」為理由,遲遲不肯公布國家級溼地名單。

彰化環盟認為,溼地是重要的自然資產,養活西部沿海養殖業,他們不滿,只有財團能購地,因此發起「119救溼地」信託活動,呼籲全民買下大城溼地、拯救白海豚。3個月內,超過3萬名民眾認股。

2010年4月,國光石化首次召開專案小組審查,但國光石化並沒有遵守環評會決議,進入實質審查階段前,必須針對13項議題,提出明確說明的要求。無論開發後填海造陸將影響漂砂導致淤積、內陸鄉鎮淹水、保育類動物受開發衝擊、開發後廢氣中二氧化硫對農作物的損害、海洋酸化對養殖業的衝擊等問題,國光化都以「影響輕微」或「無影響」帶過。

專案小組審查委員劉祖乾痛批:「環評報告連碩士論文的資格都沒有,還拿來當環評報告!」劉祖乾表示,開發單位對海岸淤積與變遷分析模式,因為工具錯誤、不具可信度。「模擬出來的是理想世界,看不出開發案影響!」

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教授陳鎮東也擔心,國光石化位於六輕與彰濱工業區間,對海域水質將有加乘影響效應,未來有污染會難以釐清。他直指:開發單位故意不用精確的數值,「你們提出來的數值,要看出影響,要等一百年!不該如此忽視環境!」

光第一次的審查,居民和委員就提出80項質問,國光石化董事陳寶郎表示「早有預期」,將虛心接受改進。但接下來的審查狀況,和第一次沒有太大差別。

而國光石化針對瀕危中華白海豚,甚至有了「全球創舉」。國光石化委託台大學者周蓮香,進行白海豚生態調查,提出在不得不開發的狀況之下,可以嘗試讓白海豚藉由行為訓練,穿越開發案場址,或利用食物誘導白海豚移動。行政院長吳敦義也對媒體表示:「中華白海豚在台中港那段都會避過,何以在彰化就不能轉彎?」因為引發社會嘩然,吳揆又立刻改口「我沒說過白海豚會轉彎」。

由於國光石化填海造陸面積龐大、涉及國土規劃,2010年4月,國光石化案也在營建署區委會進行審查,海岸工程專家、成功大學名譽教授郭金棟直言:「國光石化的破壞面積高達8900公頃,是10個七股潟湖;這片濕地是台灣最珍貴的潮間帶泥灘地,一開發完全違背永續利用原則!」

區委會委員蕭再安也認為,國光石化應該做經濟效益分析,要求工業局必須與開發單位拋開利益立場,評估開發案對台灣的整體衝擊。農委會企劃組技正張志銘也強調,國光石化的區位選址評估,應該擴大到中部區域計畫範圍。另外在極端氣候下,應該更重視海埔地的價值,而非只看開發對農漁業的衝擊。要求國光石化,必須比對六輕對麥寮農漁業的衝擊,提出評估。

簡言之,國光石化選定的開發區位,完全違背國土體制,區委會委員要求國光石化遵照中部二次通盤檢討計畫,評估區位適宜性,卻遭到營建署以「二次通盤檢討因為有很大爭議,尚未定案,要看爭議落幕之後再修正計畫」拒絕。

無論在營建署或環保署,儘管委員一再要求修正,國光石化都提出類似報告;國光石化針對影響最劇的健康風險,甚至表示「開發後無論對雲林或彰化的風險,都屬於可接受範圍」,進一步引發兩地居民的不滿。

2010年6月,中興大學教授陳吉仲發起百位專家學者連署,使得過往反對國光石化,多半停留在「在地居民抗議」的層次,提升到專業辯論的高度。中研院院士周昌弘等29位具備公衛、毒理、生醫、藥理背景的院士,也連署建議停建國光石化。各方學者的加入,揭開民間挑戰石化業宣稱,開發會帶來經濟成長的正當性與可性度;以及國光石化開發後,全台民眾要背負的污染真相。

儘管如此,內政部未通過大城溼地的信託申請、也不肯公布國家級溼地名單;工業局則進一步提出,延宕了五年的石化政策環評,政策環評報告中,強調大幅擴張產能的石化產業方案是最佳方案,引發學者質疑。經濟部甚至在9月登報,宣稱國光石化不興建,台灣就沒有石化產品可以用。

政府力挺產業的決心,讓一波又一波,對於政府力挺石化業,資訊卻不透明、不明確的社會反彈力,慢慢累積,終於在2010年11月12日,數千名彰雲居民與民間團體,北上東區街頭遊行抗議。突顯反對國光石化興建,已經跳脫在地運動的侷限,而是全民共同檢視,為了成就財團想賺錢的石化工廠,全體人民必需付出的龐大代價。

2010年12月6日,國光石化在立法院的決議下,到大城鄉舉辦行政聽證會,這是台灣有環評制度以來,第二次召開行政聽證,行政聽證會的目的,是希望聆聽各方意見、並把開發的疑點告知受影響的居民,好釐清爭議點。但這場聽證會只有正反雙方各說各話,贊成興建的地方頭人甚至動手打人、叫囂,讓國光石化的爭議依舊懸而不決。此外,大度攔河堰的環評程序也快馬加鞭。

由於學界反對國光石化者眾多,又分別針對最受關注的健康和經濟兩方面進行論述,迫使環保署召開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但反對學者與國光石化提出的數據不同,環保署只好在國光石化爭議三年之後,才在討論「環評中評估的技術和方法對不對」。

2011年1月,彰化居民、詩人吳晟與作家吳明益決定蒐羅國光石化開發案爭議論述,集結成「溼地。石化。島嶼想像」一書出版,行政院意識到社會反彈愈來愈大,由環保署長沈世宏建議國光石化縮小規模再開發。

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強調,只要國光石化通過開發,絕對不會興建第二期,但依舊遭到社會「反對以各種形式闖關」。由於國光石化環境影響問題多,卻不斷延續審查、甚至更改方案,引發全台青年學子,在各地以靜坐或連署的方式反對國光石化,並且在2011年1月26日、環評審查前一天,在環保署前夜宿、抨擊國光石化「不斷補考」,當天的環評,再度補件再審。

社會輿論壓力愈來愈大,加上總統初選來臨,在野黨全面抨擊執政黨執意興建國光石化,在藍綠爭選票的政治競爭下,促使總統馬英九在4月3日、4日前往彰化聆聽居民意見、並親臨大城溼地;馬英九還進一步請教水利專家李鴻源的意見,李鴻源以水源不足為由,認為國光石化不宜興建。

一連串的政治動作,為原本政府力挺的國光石化投下變數、傳出「國光石化若沒通過環評,將外移」的聲音;雖然經濟部否認,但環保署一反常態,明確表示支持的態度。環保署也召開綿密的會議,針對國光石化影響最大的幾項議題,提出溫室氣體零排放、大度堰若無法興建,應該全面採取海水淡化等要求。

4月20日,國光石化第五次專案小組環評前夕,全台反對民眾在各地自發性地「遍地開會」,再度走上街頭反對國光石化興建、25位永續會委員也首次出面反對國光石化。4月21日、22日,民眾齊聚環保署前守望環評。

冗長的環評結束了,卻做出不開發或有條件開發的兩案並陳決議、留待環評大會做最後定奪。不到一個小時,總統府突然宣佈:「不支持國光石化在彰化興建」。馬英九並且強調,雖然這是痛苦的抉擇,但為了「環境基本法」明訂的:「經濟與環保衝突,應以環保為優先」,他願意。

力挺國光石化的馬政府,選在馬英九參選總統前一天忽然轉彎,到底是為了環保,還是為了政治?

集數
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