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鍾
藻礁受難記|中油工作船刮傷礁體
在桃園沿海,長達27公里的藻礁海岸,特殊的礁體,是以十年生長一公分的速度,慢慢堆疊起來的。每年春天藻礁會變紅,這是擁有造礁能力的殼狀珊瑚藻,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鄰近大潭電廠,被稱為大潭藻礁的這段海岸,在最美麗的時節,一場意外造成了無法回復的傷害。
【燃燒的澳洲系列報導】 災後重建-野火後的新生
2019年夏天,規模超越以往的森林火災,襲擊了澳洲大陸。這場災難,讓澳洲民眾警覺到,氣候變遷不是未來的預言,也開始反思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從最先進的科技,到最古老的生態智慧,從外在家園,到個人身心的重建,澳洲人如何在災難之中,找尋希望?
【文化燃燒背後的涵義-專訪原住民文化推廣者丹.巴伯】
前言: 2019年12月,距離雪梨市區北方約兩小時車程的獵人谷,受到嚴重的森林火災襲擊。不過,這裡卻有一片位於山林間的小屋,奇蹟似的毫髮無傷,逃過火劫。這些小屋是人稱「菲爾叔叔」的菲爾.謝伯德(Phil Sheppard)所搭建的,菲爾雖然不具原住民血統,他卻十分愛好原住民文化,因此在獵人谷的山間,成立了一處營地,經常舉辦原住民文化的學習營,吸引海內外的人們來參與。 5年前,菲爾邀請委拉祖利(...
【燃燒的澳洲系列報導】煤礦的代價:澳洲長年出口化石燃料加速暖化
2019年,澳洲人經過了一個痛苦又漫長的夏天。延燒五個月的森林野火,吞噬了上千萬公頃的森林,還有數千棟房屋。奪去三十多人的寶貴性命,十億隻野生動物也命喪火場。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火,讓許多民眾意識到,氣候變遷不是預言,而是現在進行式。澳洲長年以來,靠著出口化石燃料賺取外匯的政策,引來質疑聲浪。
【燃燒中的澳洲系列報導】專訪雪梨皇家植物園布萊特.桑莫瑞爾博士
前言: 位在雪梨市區西邊,距離約兩小時車程的藍山地區,是許多觀光客會造訪的人氣景點。然而,在2019年到2020年的野火季中,這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定的世界遺產,有高達80%的範圍都受到野火的衝擊。為了瞭解野火對森林的衝擊,雪梨皇家植物園的研究主任,也是首席植物學家,布萊特.桑莫瑞爾博士 (Dr. Brett Summerell),帶著我們走訪藍山園區外圍一片遭受野火襲擊的原始林;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