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鎮中

為河川把脈|從河川源頭淨溪能否改善海廢問題?

2020-01-06

成堆的保麗龍、浮球、漁具,寫著簡體字的寶特瓶,淨灘時,撿到從其他國家漂來的海洋廢棄物,是參加淨灘的志工常有的經驗。其實,海灘上也有不少垃圾來自河川。全球每年有八百萬噸塑膠垃圾,從陸地進到海洋,如果能從河川的源頭攔截垃圾大軍,是不是有機會改善海洋垃圾的問題?

可可的循環之旅|廢棄果莢再利用

2019-12-16

外表鮮艷的可可果,是巧克力的原料。過去,在台灣想吃到巧克力,只能仰賴進口,現在,台灣也出現了土生土長的巧克力。這個從屏東土地上長出來的新產業,如何走向循環經濟的旅程?

讓鴨展翅|提供鴨媽媽快樂的下蛋環境

2019-11-18

養鴨產業在台灣,有著數百年歷史,河床地、水田間,曾經都可以見到養鴨人家的身影。從農家副業,走向專業生產,鴨蛋生產者面對禽流感的威脅,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以及消費者對動物福利的追求,他們要如何給鴨子媽媽,更快樂的生活環境?

農地上的日不落國|違章工廠能否落日?

2019-10-14

烈日下,怪手開挖著位在彰化鹿港,已經休耕一段時間的農地。原本應該種滿稻米的農地,因為灌溉水源受到電鍍廠偷排的污水污染,高濃度的重金屬,就這樣進入良田。

地震國的建築|921地震20年系列報導

2019-09-23

1999年,一場規模7.3的地震,造成十萬間房屋全倒或半倒,兩千多人死亡、一萬多人受傷。二十年過去,建築法規是否跟上腳步?還有多少學校、賣場、飯店,面臨耐震能力不足的風險?

燃燒的未來|氣候變遷下台灣該怎麼辦?

2019-09-23

2019年5月,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飆破415ppm,是人類在地球出現以來的最高紀錄。氣候變遷受害的是年輕人的未來,9月20日,全世界約150個國家的學生、上班族,響應瑞典少女桑柏格的號召,發起罷工、罷課,呼籲各國政府立即採取行動。台灣的碳排放在全世界排名第22,排放量相當可觀,面對全世界新生代發起的氣候運動,政府、企業與民眾又該如何面對,積極減碳?

乳牛的信號|為牛隻打造舒適的居住環境

2019-09-02

位處亞熱帶與熱帶的交界處,台灣酪農創造出傲人的成績。每頭乳牛的單位泌乳量,和許多酪農大國相比,毫不遜色。而市面上的乳品,琳瑯滿目,有人標榜食安,也有人強調風味。這些標籤背後,乳牛媽媽的日常生活,又是什麼模樣?

六畜安魂曲|死雞死鴨何處去?

2019-09-02

六畜興旺,是畜牧業者最大的心願,但在經濟動物成長過程中,疾病、惡劣天候等考驗,都可能讓牠們失去性命。這些斃死禽畜如果沒有妥善清理,可能成為下一場疫病的溫床。

牛耕米之味|和水牛一起下田耕種

2019-08-19

許多人喜歡用牛,比喻台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牛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近幾十年來,鐵牛取代了耕牛,這種代表台灣精神的動物,已經消失在農村。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我眼所見即是天地

2019-08-12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暴雨切割高聳的山巒、河流吞沒田園和村莊,高雄市甲仙區的小林村,頃刻之間化為烏有。十年過去如一日,靜靜的群山依舊矗立,河流走回舊河道,回憶裡的家園沒有消失,人們從災難中,找到重生的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