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張光宗
0403花蓮震後:斷層帶上的居住選擇|災後重建的好人行動
2024-09-14
0403地震後,好人會館借用東華大學美崙校區成立物資中心,根據救災經驗募集不同階段所需物資,持續照顧受災戶的需求。在緊急救災階段結束後,花蓮受災居民如何重建更安全的居住環境呢?
灘地回復|為什麼這些地方必須清除紅樹林?
2024-08-31
當新竹香山、台北關渡、新北蘆洲、彰化福寶等地陸續伐除紅樹林,在邁向淨零碳排的路徑上,政府計畫將紅樹林做為自然碳匯,想種植紅樹林來減碳。台灣生態學會理事蔡嘉陽認為「這不是為了生態,是為了生意。」紅樹林沒有罪,問題是人們把它帶到了,原本沒有它的地方…
移除外來龜&魚|金門淡水魚復育進行式
2024-08-10
抓起單獨飼養的鱷龜,在金門長大的陳光耀說,這是在金門野外發現的,推測可能是被棄養。「這種鱷龜很兇,如果不小心,手指頭都可能被咬斷」。他認為可能民眾覺得霸氣養在家中,之後不想養了,就直接放到野外。
爺蟬保育行動|待解的生命週期之謎
2024-08-10
台灣有五十多種蟬,其中體型最大的是爺蟬,因為身形優美,一度被大量捕捉,危及族群數量,後來被公告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一些爺蟬棲地開始進行保育行動,希望美麗的爺蟬永續生存下去。
餐桌上的金門藍孔雀|野外族群數量控制的課題
2024-07-06
藍孔雀原生地主要在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蘭卡。1999年颱風來襲的一場意外,讓圈養的藍孔雀跑到野外。十多年來,野外族群數量越來越多,讓金門民眾不堪其擾,該怎麼辦呢?
尋找澎湖 失落軍事據點|舊航照圖解讀澎湖島城塞空間
2024-06-15
你對澎湖的印象是什麼?目前在澎湖還能看得到的軍事遺址只到清朝,在日本占領澎湖到國軍接收後的近代軍事據點,出現資訊空白和片段化的現象,一場軍事地景走讀工作坊,正試圖補上那段歷史.....
資源回收:從自助回收到智能分選的新趨勢
2024-06-01
民眾對資源回收物的處理,通常送到回收車或是載到回收站。現在,有業者設計智慧回收機,讓民眾可自行把瓶罐拿去機台回收;還有地方結合AI和智能分選,這些新的回收與分選方式,能提高再利用效率嗎?
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