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落的海岸線|消波塊成為海堤殺手?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 葉鎮中 張光宗,剪輯 張光宗

台灣的東海岸屬於侵蝕海岸,每年以四公尺的速度向後退縮,為了抵擋海浪侵蝕,政府構築了一道道水泥防禦工事,年復一年投入大量消波塊。這些水泥工程與消波塊,是否真能替我們守住最後的海岸線?

台灣的東海岸屬於侵蝕海岸,每年以四公尺的速度向後退縮,為了抵擋海浪侵蝕,政府構築了一道道水泥防禦工事,年復一年投入大量消波塊。這些水泥工程與消波塊,是否真能替我們守住最後的海岸線?



七星潭海岸是遊客到花蓮必定會造訪的景點,近年來為了發展觀光,週遭已經被高架道路以及各種民宿包圍,環保團體對海岸的過度開發深感憂心。

今年八月許多遊客都發現,海岸的景觀不一樣了,大石頭堆砌成的海堤下方,沙灘被怪手挖開,大型吊車整齊地將消波塊埋放沙中,這些消波塊之所以放在這裡,是為了保護後方的海堤,又被稱為海岸保護工。



水利署第九河川局表示,每次有颱風來,海岸保護工上的大石塊往往被海浪拉走,九河局每年都得花費數十萬元補充這些拋石,而保護工底部的基腳由箱籠組成,經年累月下來早已經腐蝕。九河局於是決定在基腳前方埋放兩排10噸的消波塊,以穩定邊坡,延長護岸的壽命。

水利署第九河川局表示,消波塊是埋在沙裡,完工之後會再把沙子覆蓋回去,不會影響景觀。但是在七星潭北方不遠處的新城海岸,海堤前方同樣堆置了許多消波塊,跟七星潭屬於同一個工程,總計耗費900萬。類似像這樣的工程在花東海岸不斷出現。

根據水利署的統計,花東海岸每年侵蝕速率平均為四公尺,光是花蓮豐濱一帶,2011年因為海岸侵蝕流失的土地就有17公頃。許多地方居民認為要保護土地就必須要放消波塊,於是政府年復一年在花東海岸投擲消波塊。據得標廠商透露,花東海岸每年的養護經費高達兩億,只為了對抗海岸侵蝕的宿命。



究竟消波塊對海岸的防護有沒有效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林宗儀指出,用消波塊來防止沙灘的流失是完全無效的工法。至於在保護海堤的部分,消波塊的確可以延長海堤一些些壽命,但是萬一遇到颱風強浪,消波塊有時反而是海堤的殺手。

長久以來,政府部門用硬體的人工設施—海堤、消波塊對抗海浪侵襲,在海邊建起一道一道的水泥城牆,每年消耗大筆預算,卻不見得是安全保障。幾年前,花蓮環保聯盟會長鍾寶珠與學生在花蓮最常淹水的化仁海岸調查發現,海岸保安林對於防止海岸侵蝕、海水倒灌有顯著的效果。鍾寶珠表示,花蓮從立霧溪以南到花蓮溪口都是日治時期規劃的海岸保安林,但是這些保安林卻因為開發等因素消失。 



花東海岸侵蝕是不可逆的現象,但是許多業者仍然不畏風險。台11線從鹽寮到豐濱這段侵蝕最嚴重的海岸,有許多民宿正在動工興建,搶佔離海最近的視野。台11線這段海岸線,被當地居民戲稱為”黃金”海岸,公部門為了保護海邊的房舍與路基,每年要投入上千萬元的消波塊,但是這些投資真的值得嗎?

林宗儀表示,要根本去面對海岸侵蝕的危機,還是要從最上位的國土規劃開始,劃設海岸的緩衝帶或後退帶,這些區域都不應該做過度的開發。



台灣是海島國家,卻沒有一套法律對海岸做合理的規範,國土三法中的海岸法草案擬定至今二十多年,在立法院五進五出,始終沒有進展。根據營建署的資料,台灣本島的自然海岸只佔總海岸的44%,2002年前政務委員林豐正曾經承諾,要恢復台灣自然海岸總長度,但是幾年下來自然海岸回復完全沒有進展,假如政府繼續放任海岸的各種開發,自然海岸的回復恐怕遙遙無期。

集數
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