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七星潭

採訪/撰稿 林燕如
攝影 陳忠峰 張佩雅,剪輯 陳忠峰

才剛跨進2010年,大多數人都還沉浸在跨年的喜悅裡,有一群人身穿紅衣,聚集在花蓮七星潭,反對大型度假村的進駐,他們擔心,一旦興建度假村之後,這個美麗的月牙灣,從此就變了樣…

七星潭雖然有個潭字,卻是沒有邊際的海洋,許多人喜歡來這裡追逐浪花,或騎著單車,享受海風徐徐吹拂,也可以什麼事都不做。就這樣靜靜地,看著大山大水,每年七星潭都吸引了上百萬名的遊客造訪,也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

但帶給人悠閒心情的七星潭,最近卻很不平靜,在網路上的討論熱鬧滾滾、村莊內掛起抗議布條,因為花蓮縣政府核定了大型度假村的籌設許可,但許多的疑點,都尚未釐清,而引發討論。

由派帝娜公司投資的度假村,預定興建的位置在賞星廣場和七星潭社區中間,占地大約四點五公頃,業者預計花費20億元,設置120個房間,內部規劃有商店街、游泳池、戲水池等遊憩設施,以招攬國際旅客為主要客層。

業者認為度假村進駐後,能夠幫助地方發展,不過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游煌明則認為,度假村在選址上,就有很大的問題,度假村的基地距離海岸不到一百米,在颱風季節容易受到暴浪侵襲、再加上美崙活動斷層經過,種種條件都不適宜興建度假村,派帝娜公司則表示,一切條件都經過評估,並且也會做好因應措施。



位處濱海的生態敏感地區,任何開發都要審慎進行,否則對環境、對業者都會造成兩敗俱傷。以七星潭海域來說,缺少詳盡的環境調查,誰也不知道開發之後會帶來什麼影響?而且在海邊設置大型的度假村,大量遊客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又該怎樣排放,才不會影響海域環境?在花蓮教書的李光中老師認為,必須要透過環評,許多的疑慮才能獲得解決。

除了擔心興建度假村對環境的影響,也有人感到不滿,原本是全民共享的海景,卻變成讓特定財團使用,度假村興建的位置,剛好是整個七星潭最佳的區位,未來民眾在視野上也會受到限制。

七星潭社區是一個傳統漁村聚落,依傍著太平洋,黑潮帶來豐富的漁獲,讓這裡的定置漁網非常發達。每天早晚,漁民出海的情景,都能吸引遊客前來圍觀。漁民剛剛捕撈上岸的新鮮魚貨,直接就地喊價、販售。海洋,對當地漁民來說,是提供生計的來源。



對遊客來說,七星潭是遊憩的場所;對當地漁民來說,七星潭卻是生活的場域,以往的觀光模式,已經對居民生活產生少許衝擊,未來,大型度假村的進駐,擔心影響會更大。

我們走進七星潭社區,發現這幾年社區的房舍,被粉飾成藍頂白牆,顯得有點突兀。顯示上位者在規劃時,缺少納入當地文化的內涵,就只會變成是自己的美好想像,無法在社區生根。這幾年下來,七星潭社區的居民也在思考,到底什麼樣的觀光模式,才適合社區的發展。

不過七星潭所遭遇的問題不只於此,從十幾年前,花蓮縣政府就想要開發七星潭沿海風景區,民國八十六年環境影響說明書的審查結論,限制了七星潭的開發,於是縣政府在去年七月提案廢止環說書的審議公告,由於度假村開發面積不到十公頃,就不需做環評。

現在度假村,在等待地目變更為遊憩用地後才能夠興建,在辦理期間,又涉及縣級風景區的開發到底要不要做環評的認定,諸多的疑點都還沒釐清,更大的危機又來臨。



民國九十八年四月,花蓮縣政府檢送『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到營建署審核,在計畫書中開發的陸地面積,將近二千公頃,未來還能變更為旅館專用地和住宅區等等,長期關注花蓮環境的鍾寶珠,認為這個開發案,等於把七星潭陸地面積一半以上都做了開發,將會嚴重衝擊七星潭的海域環境。

潮來潮去,白浪依舊拍打在礫石沙灘上。有人希望,七星潭能繼續保有自然景觀,有人則想藉著七星潭,創造更高的觀光產值,每個人對七星潭都有不同的期待,這個美麗的月牙海灣在眾人的關注下,會變成什麼樣子?同時也讓我們思索,我們跟海洋之間該是什麼樣的關係?

側記

炒得沸沸揚揚的七星潭議題,其中包含了三個案子,讓很多人容易搞混,用個簡單的時間序來說明,原本花蓮縣政府在民國八十六年提出的『七星潭沿海風景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在審查結論中做出的規範,等於替七星潭的開發行為設下關卡,花蓮縣政府還曾經因為未依規範而被開罰。

多年之後,這個開發計畫一直都沒有被執行,民國九十八年四月,花蓮縣政府檢送『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到營建署去做審核,並於同年七月提案廢止前案環說書的審議公告,讓停滯已久的度假村開發案不需要做環評,而引發是否會衝擊海洋環境的爭議。目前『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還在進行政策環評中,正需要大家的關心,一起來關注七星潭的後續發展。

集數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