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縣道的思考

採訪/撰稿 陳寧
攝影/剪輯 陳添寶

沿著台九線來到花蓮新城,轉個彎來到一條隱身在防風林間,綠意盎然的濱海公路。這裡是海岸小漁村居民們,平常悠閒散步的地方,也是單車客們口耳相傳的秘境。如今,開發的腳步,正悄悄走向它…

為了迎接蘇花改在2018年通車後,帶來的大量車潮,花蓮縣政府正著手進行縣內的交通改善工程。這條濱海公路193縣道的拓寬計畫,也是其中之一。

8月11日這天,花蓮縣政府在新城鄉舉辦193縣道北段拓寬工程公聽會,近百位民眾和多位議員,都到場參與。

目前193縣道北段0到6公里路段,禁止行駛大型遊覽車。因此花蓮縣政府預計耗資七億,將193縣道北段0到8公里路段,從原本的兩線道,拓寬成16米到20米寬,讓未來的觀光車流可以從台9線直接轉進193縣道,一路往南到達七星潭風景區,沿途預計徵收八公頃私有土地。

現在的193縣道上,人車密度最高的是熱門景點七星潭。每到下午,遊覽車載著遊客來到這裡,看海、戲水,也有不少人聚集在空軍基地旁,欣賞戰機起降。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指出,由於停車空間不足,遊客往往直接把小客車違規停在路邊。加上車輛一進到七星潭風景區,為了找停車位或欣賞沿途風景,車速就會減慢,造成塞車。未來如果路變寬了,進到七星潭的遊覽車和小客車更多,整體停車空間卻沒有增加,只會讓壅塞問題更加嚴重,無法如縣府預期,達到紓解交通的目標。

此外,193縣道在經過七星潭路段,距離海岸非常近,又緊鄰空軍基地,只能往海岸方向拓寬,可能有安全上的隱憂。就在蘇迪勒颱風剛過境這天,草地上還佈滿被海浪捲上來的大石頭。

其實從花蓮市區到七星潭,已經規劃了完整的自行車道系統,再結合193縣道,具有發展低碳單車旅遊的潛力。

縣道193的拓寬工程,反映出花東交通發展規劃,仍然以汽車、遊覽車等私人運輸工具為主。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戴興盛建議,面對觀光景點的塞車問題,還是必須透過發展完善的公共運輸系統來解決。

花蓮火車站前,火車載來大批旅客,大多數遊客選擇直接搭計程車,或租機車、汽車,只有極少數選擇搭公車。前往七星潭的公車,一天也只有四班。 

公共運輸服務的範圍與班次有限,遊客使用意願低,使得相關單位不願意投資,形成惡性循環。許多國外背包客,也只能選擇包計程車旅遊。在金針花正盛開的赤柯山,遊客也都是開車前來,由於山路狹小、又缺乏停車空間,每逢假日交通就會打結。

同樣的塞車問題,每個觀光景點上演。戴興盛指出,一般民眾會認為,台灣人還是習慣開自己的車,花東發展規劃也因此免不了以私人交通工具為主,不過從國外經驗來看,透過公共政策的引導,還是可以改變民眾的習慣,發展良善的公共運輸網絡。

面對未來蘇花改帶來的人潮車潮,193縣道或許是個契機,讓社會大眾重新討論、思考,拓寬以外的選項。

集數
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