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二林,一個傳統務農的鄉鎮。街市上,放眼望去都是當季的新鮮農產,鮮紅的火龍果,青綠的芭樂、蘆筍,都讓人垂涎欲滴。日人治台期間推動製糖產業,二林也是種植甘蔗的主要產區之一,隨著製糖產業沒落,二林也跟著蕭條。
跟許多傳統農村一樣,二林也有著人口老化、年輕人口外流的問題,地方政府期望科技部中科局來二林設置園區,可以增加就業人口、促進地方發展。
中央的631公頃中科二林園區進駐,後續又有彰化縣府主導353公頃的二林精密機械園區來到,二林從傳統務農鄉鎮逐漸改變面貌,昔日的甘蔗田也化身為工業用地,大片的荒地,裝載著執政者的經濟美夢。
園區發展帶動各項公共建設,周遭道路工程也如火如荼地展開,眼前這一段正在施工的是縣道148拓寬工程,預計年底可以完工。在這一片建設興盛的榮景裡,其中一段縣道143 7K到12.5K,大約5.5公里的拓寬工程,彰化縣政府預計花7.46億元,未來銜接台76線延伸段和彰129,來改善芳苑和二林之間的交通壅塞,也為預估的交通流量作準備,但這項拓寬工程卻引起民怨。
我們穿越這片木麻黃的綠色隧道,來到彰化二林頂厝里,道路兩旁掛滿抗議布條,老人家三兩成群,議論紛紛,話題圍繞的不是兒女,而是門前這條準備要被拓寬的道路。
當地居民認為,中科四期和二林精密機械園區,二階環評審查正在進行,而準備銜接縣道143的台76線延伸段,也還沒有送出環評,園區的未來發展,充滿變數,政府就急著開路,沒有必要。
另外,雙方對道路中心點認知不同,也是爭執的起火點。居民認為彰化縣政府在10K的中心點東移,家園因此要被拆得更多而感到氣憤,縣府則表示一切都是以道路規範作考量,取中間值,並沒有偏向那一邊。
到底路該怎麼拓?雙方僵持不下,有人提出解套方法,要求縣府從拓寬24米改為拓寬20米,不設中間分隔島就能減少房舍的拆除,降低居民損失,但縣府從道路安全考量,認為設安全島是必要設施,堅持還是要拓寬24米。不滿的民眾組織成自救會,向彰化縣政府表達心聲。
今年八月七號,彰化縣政府在二林鎮立圖書館,舉辦第一次協議價購會議,反對民眾到場,情緒激動。
學者認為,民眾對家園被徵收的情緒反彈,出自價值觀的不同,政府把土地徵收看成是價格問題,但是對民眾來說,這是價值之爭。原本依照法令,政府在做土地徵收前,就必須先跟民眾進行協議價購。雙方協商出合意價格,再進行買賣,不成,才會用徵收的方式。但學者觀察,事實上協議價購從來沒有落實過,因為依照土徵條例第11條:『如果民眾拒絕參與協議或是開會未能達成協議,最後就會辦理徵收』,居民還是沒有議價空間。
二林是台灣農民運動的啟蒙地,許多農產聞名全台,但同時二林也有不少珍貴的文化資產,居民希望政府能利用當地的文化地景打造出地方特色,期待政府除了經濟發展以外,還能替二林規劃出一條不一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