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造灘的整型手術|從工程思維省思海岸保護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陳添寶

沙灘在消失,擋不住浪潮,留不下人潮,從政府到民間,人人都很苦惱!為了挽救沙灘危機,人工造灘的生態工程,如同恢復青春自然的整型手術,環繞台灣海岸熱烈展開。但是,沒人知道,經過整型手術的海岸,將會擁有怎樣的容顏?

一年一度的福隆沙雕藝術節,在金黃碧沙的海灘上舉辦,每位遊客享受沙灘帶來的美好時光。那種高興的玩沙心情,彷彿心中吶喊著「沙很大~~沙很大~~」

但是,沙很大的福隆沙灘,曾經面臨無沙的窘境,甚至必須運沙補充,才能讓遊客歡渡夏日時光。

福隆海灘的問題,並非單一個案,在數十年來,台灣從本島到離島,從西岸到東岸,都面臨沙灘流失的危機,地形與氣候的自然因素,形成不同的影響,但是最大主因,卻是建水壩、築堤防等等,來自人為的開發破壞。

面對沙灘消失的危機,最傳統的做法,就是消波塊大軍、堤防長城的進駐,想以水泥工事擋住潮浪。但是潮浪日日夜夜專挖牆腳的功夫,依舊掏空沙灘,讓所有巨霸水泥應聲倒地,海岸依舊面臨危機。

對抗式的水泥海岸防禦策略,成為一種過時的思維,不僅擋不住潮浪,也破壞生態與景觀。於是,海岸治理的生態工法興起,以分散消解取代強力對抗,成為海岸治理的反思。

在日本,以生態工程治理海岸,在三十年前就已經展開,綿長的海岸線,散佈各種不同的海岸生態工法。

2002年在屏東車城的後灣海域,新的海岸生態工法開始施作,除了保護沙灘防止災害,也進行景觀改善。後灣海岸的生態工法,以養灘保護海岸為目標,放棄堤防加消波塊的方式,在海岸前設置潛堤,分散潮浪的力量,接著以巨石、沙包保護沙灘,讓沙灘成為最好的消波灘岸。

但是這個有著多重設計的生態工法,在當地居民眼中,卻是一個失敗的工程,因為圍繞海灘的水底石塊,讓灘岸保護下來,但是細沙卻不見了。沙灘前的海域,居民拉起藏在水中的沙袋,指責這樣的工程設計,讓海岸在人工整型之後,失去自然的美麗。

後灣海岸的護岸工程,結果雖然不盡理想,卻是標示一種思維的轉變,放棄早期以大量消波塊,阻擋浪潮的作法,改以建造離岸堤分散海流,恢復沙灘保護海岸的思維。

在台灣西南海岸,以養灘為目的離岸堤,像一列艦隊排列在海上,透過潮浪的散流作用,慢慢將海沙淤積在堤岸之間,形成U字形的沙灘景觀。

恢復沙灘、保護海岸,成為水利署的新作法,但是在水泥海岸減量的政策目標下,這種以養灘為目的的生態工程,依然必須考慮減少水泥消波塊的使用,否則會形成更大量體的水泥海岸,破壞景觀。另外海岸生態工程的規劃,必須考慮砂源及海流,更重要是早期海港建設引起的凸堤效應,能不能有效解決,不然常常會是鉅資投入,卻換不到半點造灘效果。

現今海岸生態工法的設計上,分有置於岸外的離岸堤、隱於水下的潛堤,以及人工岬灣的長堤等等,利用各種不同的堤岸設計,引導海流淤積沙子,造出保護海岸的灘地。養灘目的上,除了改善過去的硬性工法,保護沿海土地,更重要是因應現今海灘觀光的需求,開始恢復沙灘。

為了迎接世運,高雄市規劃整治西子灣沙灘,利用人工岬灣的堤防設計,讓西子灣沙灘慢慢恢復。人工岬灣的養灘工程,效果已經出現,西子灣沙灘面積增加,淤沙量已經超過預先的估計數量。

人工岬灣的設計,考慮到視野景觀,對於海灘觀光,能夠營造出美麗海景。但是,生態工程專家置疑人工岬灣的興建是否需要,因為位於高雄港旁的西子灣,原本就因為港外長堤會形成淤積,人工岬灣的設計,只是為了雕塑美麗的半月灣型海岸線。

以觀光為取向的人工養灘,在各縣市規劃海岸休閒時,都有營造海灣沙灘美景的構思,但是工程是否需要,以及會不會形成新的海岸破壞,都是必須細膩思考的問題。以養灘為名的生態工程,成為現今海岸治理的顯學,但是各種工程仍無明確的規範,不當的工程設計,甚至形成新的生態破壞。 

在桃園竹圍漁港,一項以造灘為名的工程正在進行,但是實際上卻是土石處置場的建設。大量的沙石填海造陸,製造新的海埔地,更讓人擔心這些砂石的來源,會不會造成海域污染。

在生態學者眼中,這樣的造陸工程,根本不是保護沙灘,大量沙土傾倒掩埋,危害原有的沙灘生物。面對外界責難,縣府單位表達無奈,因為海港淤沙的問題,至今沒有一套完善的解決方案。

人工造灘的海岸保護工法,相較以往的消波塊水泥海岸,當然有著較進步的作法,但是失去生態保護觀點,縱使找回沙灘,也不一定能夠找回生態。在日本,一個以海岸生態工法自豪的國家,至今也開始有所反思,考慮更細膩的海岸保護政策。

台灣海岸的破壞,有著多重結構的問題,砂石從山到河入海,加上不當的海洋工程,就注定海洋面貌的毀壞。也許在未來的世紀,真正的海岸治理,應該減少工程建設思維,依循自然邏輯,回歸海岸的原始面貌。

先毀容再整容,成為現今台灣海岸治理政策的問題,當一個有著自然素顏的海岸線,被毀壞的不成形體,再高明的整型手術,又能還給海岸多少的天生麗質。該是完整思考台灣環境生態系統的時刻,讓點化海洋青春的工作,交給自然運作,而非人類之手。

集數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