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之後|永和社大打造福和濕地

撰稿 于立平
攝影 葉鎮中 

新店溪一條穿越城市的河流,以前曾是永和地區賴以維生的寶藏,現在卻成為一條被道路與城市禁錮的河流,聽到社區大學的努力,獲得了今年福特環保獎,想去看看到底那是什麼樣的地方,尤其目前河川局正積極規劃新店溪左岸,也擔心是否會步上八里左岸過度觀光與人工化的後塵,才想要去了解新店溪究竟可以有怎樣的未來。

午後,永和社區大學的學員陸續來到生態實驗農場,他們準備帶領其他社區大學的學員們體驗自然,當初對於植物、生態、濕地、水鳥是一竅不通,沒想到一堂「前進濕地」的課程,竟意外開啟一場「環境行動」。

在寸金寸土的台北市,要找一片廣闊的綠地是相當困難,更別說要建造一座生態農場與人工濕地,當永和社區大學提出這樣構想時,許多人都認為是天方夜譚,在遍尋不到空地之後,最後相中了新店溪左岸的河川地,於是城市人開始賞鳥,開始認識種在土裡的蔬菜,開始學著照顧水生植物,也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已經離自然太遠了。

當然在河川地上打造生態農場不是最好的選擇,一場豪雨颱風,新店溪河水漫淹而過,人工濕地與農場就得重新來過,不過這也是不得不的一種選擇,於是颱風過後的新店溪,成為他們學習大自然的另一堂課程。

一群四、五十歲的學員,兩年來的努力,讓這片生態農園受到水鳥的青睞,也得到居民的肯定,只不過這片六百多公頃的土地是私有地,當初地主是無償提供作為生態農園使用,現在地主看中了土地的商機,預計將這片土地開發成停車場,於是打造城市花園的美夢又再度落空。

這一兩個月來,他們正展開一場移植植物行動,因為第四河川局提供了更大一片公有地,希望由永和社大來經營新店溪左岸,於是他們總動員,還帶領著其他社區大學的學員來體驗濕地,雖然許多人並不看好,認為河川地上建造人工濕地,成效不彰,不過他們總是說要試了才知道,畢竟這樣做比蓋上停車場、網球場好上許多,至少水鳥、昆蟲有個地方可以歇歇腳。

黃昏時分,台北市閃耀著城市的光芒,車水馬龍的高架道路之下,有一群人在新店溪河畔埋首耕耘,抬頭望去新店溪的右岸,早已被層層的高架道路圍繞禁錮,看著還保有田園特色的新店溪左岸,他們只希望開發的巨爪別跨越新店溪,讓這塊璞玉,能以最自然的樣貌登場。

側記

我常常在想,上一堂課究竟對一個人有多大的影響,能不能改變什麼?我發現不要忽略了一堂課,一個影片,一句話的影響力,從永和反環快開始紀錄新店溪沿岸的一些故事,發現從一個小小的事件,可能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甚至價值觀,從反環快到愛護新店溪,從一堂生態課程,到合力建造一個濕地,夢想其實是在一念之間完成的。

集數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