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世界濕地日:濕地承擔了經濟發展下的壞東西,反饋出潔淨的水和空氣,但我們是否有好好珍惜她呢?

世界濕地日:濕地承擔了經濟發展下的壞東西,反饋出潔淨的水和空氣,但我們是否有好好珍惜她呢?
開啟城市文明的第一個腳印,往往是從濕地開始踏出去的。我們從河川的上游 汲取乾淨水源;在濕地儲存飲用水,墾植糧食;再從河川下游,還給它髒污的廢水;由濕地過濾淨化排放入海;又開始,下一個生命輪迴。
風頭水尾的「濕」落之地|彰化海岸濕地面臨哪些威脅?
台灣的海岸地勢多變,東西南北都各有特色,其中彰化海岸濕地幅員遼闊,最寬可達6公里、面積超過12,000公頃,是全台灣最大的泥質灘地。當潮間帶的地貌越接近原始泥灘地的模樣時,生態也越精彩。但是這片廣袤的泥灘地,多年來卻飽受工業開發、外來植物入侵等問題摧殘。
【濕地危機】高美失地|觀光行銷下的生態隱憂
台中市清水區的高美濕地,是台灣中部的熱門景點,不但曾締造一年兩百萬人次造訪的紀錄,還被國外網站評選為「此生必遊的絕景」。除了眼前美景,有哪些重要的事,反而被忽略了?
光電停看聽:從知本濕地看原民傳統領域與綠能發展的衝突兩難
炎炎夏日,氣溫屢創新高,氣候變遷的影響,越來越有感,政府想藉由太陽光電加快減碳腳步,然而許多地面型光電案場,卻因為引發環境與社會衝擊,進度停滯,其中包括位於台東知本濕地、由韋能能源子公司盛力能源得標的知本發電廠,建置容量202MW,預計完工後,將成為東北亞規模最大的光電廠。
水水綠綠的無用之用(上)|大台北地區的濕地生態
開啟城市文明的第一個腳印,往往是從濕地開始踏出去的。我們從河川的上游汲取乾淨水源;在濕地儲存飲用水,墾植糧食;再從河川下游,還給它髒污的廢水;由濕地過濾淨化排放入海;又開始,下一個生命輪迴。
水水綠綠的無用之用(下)|都市開發導致濕地環境惡化
高雄中都濕地的灘地上,白鷺鷥輕巧漫步,一灣流水映襯著兩旁紅樹林,這優美景致,曾經被網友票選為全台十大最美濕地之一。許多人或許不知道,早在十幾年前,中都濕地公園的前身,是合板工廠利用愛河運送木材的貯木池和廠房。當合板產業沒落,中都地區變得雜亂無章。高雄市政府砸下三十億重新規劃,開闢公園用地時,刻意保留舊河道,復育昔日老愛河畔的紅樹林生態。
埤塘濕地的開發危機|綠能選址爭議
台灣的埤塘與濕地,長期面臨不同的開發危機,現今為了推動綠色能源,天然氣發電廠、太陽能光電場興建,都找上它們。根據農委會2015年公告,「嚴重地層下陷不利耕作地區,可以設置綠能設施」。盤點出可利用面積約1253公頃,其中許多是濕地區域。現今再增加埤塘設置光電場,讓環境面臨更大的生態危機。 高雄永安溼地過去鳥況不錯,生態團體記錄到的棲息鳥類高達170多種,遭到放乾設置太陽光電板而引發爭議。...
守護五十二甲濕地|創造農業價值 減緩賣地開發
宜蘭五結的五十二甲濕地,緊臨冬山河,是個河流氾濫的農田型濕地,有著傳統的農村生活和豐富的生態。但是農業的凋零與開發,嚴重威脅濕地未來,於是當地居民與環保社團合作,一起守護這塊美麗的濕地…
微棲地補破網|為受傷土地縫合傷痕
綠野山坡的開墾、埤塘生態的消失、鹽田濕地的破壞,台灣許多國土面臨開發,危害生物棲地。不同的環保團體,在開發土地上推動微棲地修復,進行生態補破網的工作,希望能減少傷害,創造新生機。
尋找四斑細蟌|淡水河流域的生態指標物種
烈陽下,一行人穿著悶熱的涉水衣,踏進水深及腰的沼澤中,緩緩在基隆河岸社子島濕地移動。沼澤裡有各種小魚、小蝦、螃蟹,但這些都不是要尋找的目標。突然間,蘆葦叢底部細小的身影一閃而過,頭部和身影閃著亮麗的綠色斑點,定睛一看,四斑細蟌就停駐在眼前。
成龍濕地的幸福感|濕地藝術節的環境教育
一場藝術創作活動,又在成龍濕地展開,各國藝術家大顯身手。年年舉辦藝術節,推動的目標,不只要為濕地增添新作品,更要為社區帶來幸福感,才是動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