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森林

採訪 蕭靜美
攝影 陳志昌

河流與海洋交會的潮間帶,由於海水的浪潮力量小,潮汐漲退相當緩和,河流一路挾帶而下的沙泥及腐植質便會逐漸沈澱下來,形成適合紅樹林生長的環境。漲潮時,紅樹林下半部的莖幹枝葉會浸泡在海水當中,而露出水面的樹林部分,看起來像是生長在水上的森林。

那為什麼紅樹林叫「紅」樹林,外觀卻是綠色的呢?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林金雄說,紅樹科的樹皮含有單寧,若把它撥開,接觸空氣,它就會變紅,便會產生紅色的汁液,而過去早期的原住民或是南太平洋的土著,便會利用這些汁液拿來做染料。

紅樹林沼澤的軟濕土質,有長期缺氧、水質鹽度高等,種種不利於生長的因素,由於質細的泥質土保水力強,導致泥中與泥面上的空氣無法交換,所以在軟泥下數公分處,就形成缺氧的狀態。另一方面,漲潮時所流進的海水,會形成高鹽分環境,鹽分高阻礙了紅樹林根部,水分及養分的吸收,為了適應這惡劣的環境,紅樹林的植物,發展出獨樹一方的生存方式。

紅樹林生命的起源,與哺乳動物以母體懷胎的方式相同,在河海交接的半鹹水沼澤環境,既不適合種子發芽,也不利於幼苗成長,因此紅樹科植物就演化出胎生種子,以克服惡劣的生長環境。紅樹科的胎生苗內部,因為具有間隙組織而飽含空氣,因此比重較水輕,能在水上漂流數月,這也正是紅樹林植物能夠廣佈於全球熱帶及亞熱帶海岸地區的繁衍之道。

紅樹林的生命網絡,在潮漲潮退間輪番上演著精采的戲碼,淡水捷運來來往往的過客,是否曾經卸下都市的庸碌,駐足想像紅樹林的生命之旅,為身不由已的靈魂,找一個綠色的出口?天黑了、幕閉了,對面的青山依舊在,只是不知夕陽幾度紅。

地點
集數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