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海洋

撰稿 劉楷南
攝影 柯金源 蘇志宗

四面環海的台灣,有著將近一千七百公里的綿延海岸,豐沛的自然資源,使海洋成為孕育島民的母親。據學者統計,台灣本島和離島海域,珊瑚礁魚類的種類高達一千一百多種。而海陸交界的河口地帶,則是海茄苳、水筆仔的紅樹林生態系,不僅媒介了海洋與河流,成為魚蝦貝類的孕育場,也是候鳥遷徙棲息的地方。

然而人類卻開始傷害海洋,在海岸線建造起堤防,阻絕了潮間帶生物的生存,使生物維繫海洋的空間消失,使得大海對城市直撲而來。而人對海的破壞還不只是堤防,不停地捕撈魚類,也不斷往海裡倒垃圾,人為傷害所造成的結果,讓許多原本單純研究海洋生物的學者震撼,開始轉入海洋環境研究和保護的行列。

海洋環境的問題,除了政府施政的不當、工程人員的疏失,還包括人民的無知與貪婪,海岸環境已千瘡百孔,漁民和學者期待政府更有為有守地對待海洋,學者陳章波說,要多看海,多接觸海,就會知道所有生命都是從海來的,把海拆開就是「人的母親」,所以才會尊重海。海洋孕育城市,但也可以把人類推向滅絕。

我們必須尊重海洋本身的生存權,維繫海洋的生機,維護我們的母親。

地點
集數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