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守護‧來自日本的經驗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葉鎮中

什麼是守護故鄉的社區再造理念?一群來自日本的社造專家,到台灣進行交流訪問,將日本最新的社造思維,介紹給台灣。透過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的引入與推廣,能不能帶來新的觀念?新的作法?

一群來自日本的社區學者,參訪煤鄉侯硐(猴硐)的風貌,對他們來說,日本時代建立的煤礦工業遺址,十分親切熟悉。這群專門研究社區的專家學者,都是引領日本家鄉守護思潮的重要推手,受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的邀請,來台灣參訪,並且交流日本最新的社區再造理念。參訪團員中的八木老師,是學者、也是作家,經常以速寫的方式,來記錄對景物的觀察。

打開古老的置物櫃,裡面放著礦工的生活用品。日本專家們,在侯硐煤礦博物館裡,觀看礦區的古老文物,認識礦工的生活歷史。在山區大雨中,結束了一天的戶外參訪,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安排日本學者,到侯硐社區的活動中心,進行一場社區經營理念的交流。

在交流會中,片寄俊秀老師以日本社區發展的階段,提出分析說明,並且針對現今災難不斷發生,提出日本最新防災社區的觀念。透過一張張災難畫面,片寄俊秀老師說明,未來社區的營造,不能只考慮觀光發展,必須進一步思考防災與避災的重要。

結束長達一週的台灣各社區參訪後,他們選在金瓜石進行為期二天的文化資產課程,主要希望介紹日本家鄉守護的觀念,提升社區營造中,居民與土地的生活意義。課程的設計上,邀請日本專家演講,以專家們實際參與的經驗,將一些新的家鄉守護觀念,介紹給學員。

日本古川町一年一度的祭典,吸引國際人士前往觀看。古川町成功的社區營造經驗,成為台灣社區參訪的對象。當地古川町社造的重要推動者村坂先生,說明推動社造的重要精神。古川町一樣有著工業化後的污染問題,從早期的髒亂,引發居民的反思,開始推動清理河川運動,成為古川町社造的開端。

現在,古川町成為一個整潔的社區,潔淨的圳水,養著許多錦鯉,社區裡遊客穿梭,每個人都喜歡來這裡走走。古川町成功的經驗,讓參與學員十分心動,但是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的丘如華老師提醒,台灣也有很好的故鄉社區,值得大家關注守護。

這場家鄉守護的社造課程,有許多社區團隊和政府文化部門的人員,前來參與交流。擔任解說工作的金瓜石煉金師陳石成,也在台下學習日本經驗。課程上,除了專家演講,也希望互動學習,透過議題分組,每個人擔任不同的角色,找出重要的價值資產。

金瓜石聚落,早期曾經是台灣重要採金地,日本人設立礦區,造就金瓜石的繁榮,但是在採金事業結束後,聚落走向沒落,留下荒毀的房舍。接續而至的觀光事業,獨厚一些官辦的旅遊景點,並沒有帶動社區發展,引發金瓜石居民的長期不滿。

文資課程的舉辦,希望學員瞭解金瓜石的聚落特色,提供不同的觀點,思考在不同角色身分上,如何說服不同利益團體,爭取到支持的資源。結束實地參訪,活動成員以觀察心得,提出不同想法,來說服別人支持。

為期二天的守護家鄉課程結束,負責邀約日本專家的丘如華老師,表達活動推動的困難,更感謝這些日本友人的幫助。台灣不斷邁向開發,許多社區的文化資產,也面臨破壞與消失的壓力,推動守護故鄉的社造工作,更成為重要的事物。當來自日本社造學者,展現創造優質社區後的生活品質,以及吸引遊客的旅遊經濟,也許提供偏重工業開發的台灣,一個不同思考的面向。

集數
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