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相關報導

何處撒網捕魚去|阿美族捕魚祭的消逝

2000-09-04

捕魚祭對阿美族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傳統,花蓮壽豐鄉水璉村的阿美族人,因為海岸被劃為海岸漁業資源保護區,得以在這片未被污染的海域捕魚;但是吉安鄉的聯合捕魚祭卻淪落到在河邊圈起人工水塘,由鄉公所出錢購買吳郭魚來舉辦捕魚祭。由於河川的污染,導致漁業資源的枯竭,以往族人記憶中的捕魚祭已不再,加上捕魚祭的觀光化,族人如何面對變調的捕魚祭?

小溪流大建設 

2000-08-28

南投縣鹿谷鄉榮生會是台灣第一個民間河川保育團體,已在清水溝溪進行保育工作十多年。榮生會過去一直守護清水溝溪免於毒魚、電魚的破壞,並藉由宣導性質的各種活動維護溪流的生態環境。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毒魚電魚的行為雖然少了很多,但是河川防洪整治工程的不斷進行,卻是清水溝溪河川棲地被破壞的一大危機,更改變了人跟河川親近的方式與機會。輕微如清水溝溪,絕對不堪水溝化的河川整治方式。我們是否應用更謹慎的態度來聯繫河川與人的關係?

當溪水不再流

2000-06-19

1930年代,日本人興建了一條長達十三公里半的隧道,攔截武界部落濁水溪的水。六十年後,濁水溪溪水依舊奔流,武界人說:我們已經失去了濁水溪,倒是多了一座「武界土壩」。 2000年,台電新的引水計劃在武界動工了,武界會不會又多出一座「栗栖土壩」呢?武界人很憂心,萬一溪水不再流,他們連老家也回不去了...

尋找生命的發祥地

2000-06-12

「初十日,渡虎尾溪西螺溪,溪廣二三里,平沙可行;車過無軌跡,亦似鐵板沙。但沙水皆黑色,以台灣山色皆黑土故也。水三十里,到東螺溪,與西螺溪廣正等,而水深湍急過之。轅中牛懼溺,臥而浮,番兒十餘,扶輪以濟,不溺者幾矣。」--郁永河

斷水殘流(下)

2000-04-10

沒有水這件事,關係著松柏村的存亡。 民國六十八年水果開放進口以後,原來有十八戶的松柏村,地利日漸枯竭,水果的經濟價值愈來愈低,使得願意留在山上工作的年輕人愈來愈少,現在住在松柏村的只剩下三戶不到十個人。

斷水殘流(上)

2000-04-03

松柏村,民國四十九年中橫開通後,退輔會為了安置退除役軍官,在路的兩側從事農墾工作的第一個村莊。經過朋友引介,王金聲帶著妻子與小孩來到梨山,領了退輔會給的二甲地,開始拿起鋤頭在山坡地上種下了一株株價錢如金的蘋果樹,期待更美好的生活。

河中有魚

2000-03-20

文明總是發源於流域,,但河流也總是遭到文明無情的蹂躪。魚蝦漸稀,河水漸濁。大甲溪流域的生態破壞,並非是無聲無息,獨自安靜的混濁凋零。水中生物更不是憑空消失,沒有原因。走近大甲溪,看見河中有魚,河中仍有魚,只是岸上的人,看不到魚的眼淚,聽不到牠們的嗚咽嘆息。

莎拉茂鱒 對不起|環山部落的鮭魚冤獄

2000-03-06

1917年,日治時代的秋天,日本巡警在宜蘭發現了一名下山兜售新鮮鮭魚的泰雅族青年。因為鮭魚屬於寒帶的迴游性魚類,當時只有日本貴族能由日本進口與享用。環山部落的泰雅族青年堅稱是從大甲溪上游捕獲的。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的臺灣,怎麼會有鮭魚?因此以偷竊罪羅織入獄,由於事後找不到失主,改以違反出山規則,罰款了事。 這件鮭魚冤獄,成了臺灣愛國志土指責日本當局的重要題材。...

【水利開發】築水|水壩與水庫興建對環境的影響

2000-02-21

過去,對於水資源的管理,興建大大小小的水壩是我們慣有的解決方式,為了合理水壩的正當性,相關單位總是宣稱可以為地方帶來好處,來消弭當地居民的反對,強化非當地居民對水壩的認同。然而,經過這數十年,當初的說法在住民的眼中,卻成為了謊言。

水起源生:大甲溪的白冷圳

2000-02-14

流動的水聚成了河流,綿延的河潤澤了生命,有限的水源,要滿足無限的慾望,人與河流的距離越來越遠,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越來越深,原是一條充滿浪漫與記憶的大甲溪,現在卻充滿了怨忿與無奈。

陸封之河:大甲溪

2000-01-17

提起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若說起國寶魚的家--大甲溪,或許大家反而感到陌生。但是,對台中地區兩百多萬人來說,大甲溪不只是地圖上的一個代名詞,更是他們朝夕賴以為生的重要命脈。不論是史前人類、平埔原住民或是早年的泰雅和當代的漢人,數千年來,無一不是依靠著大甲溪而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也因此,這條旺盛豐厚的大甲溪,被東勢人喻為「母親的河流」!

水的系列(二) -- 原鄉逝水

1999-08-23

百年前-美濃先民曾為水權流血拚命,百年後的現在,美濃人仍為了捍衛家園的活水,奔走在陌生的都市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