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海洋」相關報導
【消失中】憋氣、下潛、採海菜:東北角潮間帶的採集與潛水高手「海女」正在消失!|feat.資深海女陳罔市、推動海女文化保存者游伯軒|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你知道臺灣也有海女嗎?夏天,她們潛到海中採集石花菜,冬天,則站在海蝕平台上摘採各種海藻,我們吃的石花凍與各式海菜,許多都出自這群東北角海女之手。
找尋海上白金 消失中的鰻魚飯|宜蘭壯圍的捕鰻人生|阿聰現煮時 島的行動客廳 4K版 EP.10
軟綿可口的鰻魚飯,是許多人到日本料理店喜歡點的料理,不過,你知道嗎?原來這些鰻魚苗都要從野外,一尾一尾捕撈而來的。夜幕來臨,阿聰跟著捕鰻人扛起行動帳篷,來到海邊,要來體驗風浪下跟大海拚搏的人生。他們有的使用手拖網、有的用定置網,珍貴的鰻苗,被稱為「海上白金」。 在過去二十年的捕鰻黃金年代,一個晚上可撈到數萬尾,甚至一個星期就有數十萬的收入,讓人趨之若鶩,但也因此常有不熟悉海岸環境的捕鰻人,...
你愛吃蚵仔煎嗎?你不能不知道蚵仔發生什麼事!|彰化芳苑現煮在地版|阿聰現煮時 島的行動客廳|4K版 EP.04
你喜歡吃蚵仔嗎?那一定不能錯過彰化在地版的蚵仔煎、蚵仔酥、烤蚵仔,大火現煎,厚實飽滿的口感,還有炭火現烤鮮蚵的香甜,讓人看了就食指大動。但是你不能不知道,在這片台灣最大的潮間帶,蚵仔發生了什麼事? 每年白露過後,東北季風吹起,彰化芳苑的蚵農會將蚵殼串放入海中,等待蚵苗附著,養蚵養了一輩子,但是他們發現,近年來附苗的狀況愈來愈差,蚵仔生長的狀況也不好,越來越小,到底為什麼呢? 是極端氣候、...
【消失中】鰻苗正在減少?我們快要吃不到鰻魚了嗎?!|捕鰻家族現場觀察|feat.捕鰻苗第三代 林芷晴|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鰻魚無法透過人工繁殖,必須到河海口捕捉鰻苗,進行養殖後,才能成為我們餐桌上的鰻魚。著青蛙裝的捕鰻人必須於冬季到海口工作,由於價格好,被稱為「海上白金」,許多漁民不管浪大浪小都出海捕撈。但隨棲地破壞,鰻苗資源下降,加上市場需求量不減反增的情況下,我們捕撈的鰻苗,已經超過牠們能自行恢復和維持的數量了。未來我們還吃得到鰻魚嗎? 隨著鰻苗數量減少,捕鰻工作越來越不容易。在宜蘭壯圍長大的林芷晴,...
【名家觀點】鴻鴻:生態行動的藝術─柯金源導演的創意紀錄片《海之岸》
從跨界開始的紀錄片《海之岸》,是柯金源導演的第33部紀錄片。雖然身為國家文藝獎及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傑出貢獻獎得主,但他始終不甘社會原地踏步,也不甘自己原地踏步,不斷試圖用更多方法,讓更多人可以關切台灣環境發展。
【海之岸緣起】柯金源與年輕表演藝術者跨域合作|傳承對海洋的關愛
關注環境議題多年的柯金源導演,新推出的《海之岸》紀錄片,是影像與表演藝術的環境探索之作。這些年來他思索環境影像的表現形式還有哪些可能性?藝術跨域合作的視野可以延伸到哪裡?帶著種種的好奇與創新的想法,與「人劇團」展開共同創作,帶著他們來到台灣不同海岸,去認識海島國家台灣,所面對的環境難題。
藝術作為一種行動─《海之岸》所激發的跨界浪花
風沙流動,表演藝術工作者跳起像是茫然失措,又像無處可逃的舞步,遠方是港口巨大的起重機。被層層疊疊消波塊禁錮的海岸,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束縛、緊緊交纏在一起的人體,最後集體癱倒在地,既像是解脫,又似乎預示了不可避免的崩毀。這些交錯出現的畫面,構成柯金源導演第33部紀錄片《海之岸》的開頭,這是一部影像與表演藝術跨域共創的作品,為何忠實記錄台灣環境將近四十年的柯導,這次要採取這樣的創作形式?...
澎湖大義宮海龜囚禁歲月|以及那976顆無法成形的龜卵
澎湖大義宮建於1862年,至今已有兩百年,走入澎湖竹灣村大義宮的地下岩洞(又稱為地宮),一映入眼簾的,就是五彩繽紛的珊瑚裝飾在壁面上,以及淺淺的水池內數隻海龜都擠在一起,而這些原本都該在海洋的。
【島在現場】四接東移方案,反對團體仍憂心填海造陸的衝擊|2022.7.6
台電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其中設置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由於涉及填海造陸,衝擊外木山海洋生態及漁業,有民眾及團體出來反對。 相關新聞》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 填海造地位置東移、面積縮減 台電提出四接東移方案,明天將進行環評,今天上午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與民代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認為東移方案應重新做範疇界定後,再重新送審,不應以延續原案的環評程序來續作審查。 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文魯彬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