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相關報導
藻礁受難記|中油工作船刮傷礁體
在桃園沿海,長達27公里的藻礁海岸,特殊的礁體,是以十年生長一公分的速度,慢慢堆疊起來的。每年春天藻礁會變紅,這是擁有造礁能力的殼狀珊瑚藻,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鄰近大潭電廠,被稱為大潭藻礁的這段海岸,在最美麗的時節,一場意外造成了無法回復的傷害。
水域解嚴 還我江湖|愛水人士爭取自由下水的權利
從空中俯瞰,宜蘭冬山河邊,擺著五顏六色的獨木舟、充氣艇,還有站立式划槳SUP,這是台灣難得見到的景觀。因為台灣的開放水域,也就是江河湖海,大部分都是禁止下水。就算要下水,也要經過申請。就算要申請,也不能用玩樂、遊憩的名義。
為河川把脈|從河川源頭淨溪能否改善海廢問題?
成堆的保麗龍、浮球、漁具,寫著簡體字的寶特瓶,淨灘時,撿到從其他國家漂來的海洋廢棄物,是參加淨灘的志工常有的經驗。其實,海灘上也有不少垃圾來自河川。全球每年有八百萬噸塑膠垃圾,從陸地進到海洋,如果能從河川的源頭攔截垃圾大軍,是不是有機會改善海洋垃圾的問題?
當鯨豚上岸|敲響海洋生態的警鐘
虛弱的侏儒抹香鯨青少年個體,被濕潤的棉被包裹,等待獸醫下一步的醫療策略。這隻體長170公分的侏儒抹香鯨,在2019年9月30日午後,被海巡單位發現擱淺在台南七股海邊,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人員接獲消息,立刻趕往現場搶救,並將牠運回四草搶救站安置。
卯澳,下一步|會是遊艇專用港嗎?
在北台灣,想浮潛、划獨木舟、釣魚,感受漁村風貌,卯澳是許多人心中的秘境。如果在這裡,蓋遊艇碼頭,你贊成嗎? 內政部營建署的都市計畫,在卯澳灣規劃了遊艇碼頭,但卯澳灣位在貢寮保育區範圍內。居民緊急連署,在記者會上遞交陳情書給立委。7月25日,立法院的公聽會上,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承諾,支持居民訴求。危機是否就此解除?卯澳該如何跨出下一步?
航向基隆嶼|登島賞風景
2019年六月底重新開放的基隆嶼,吸引不少人前往登島一覽這優美景觀。基隆嶼面積大約24公頃,島上最高海拔為182公尺,坐船繞行可以看到海蝕洞和岩礁等地形,這座由火成岩形成的島嶼,舊名「雞籠嶼」,是基隆外海明顯的地標。 由於地形陡峭,受到季風影響,這裡的樹木大多長不高,在風勢影響下,樹形偏向一邊,也就是所謂的「風剪樹」。島上植物相當豐富,有一百六十多種以上,前陣子盛開的鐵炮百合正結出蒴果,等待繁衍...
勵進出任務|到深海尋找地球生命的起源
對於難以抵達的深海,世界各國的海洋科學家,充滿好奇地想要解密。近年來國內的海洋研究團隊也積極展開研究,不但曾在高雄外海鑽探到可燃冰,也在東北角海域發現多處熱液噴泉,也就是可能跟生命起源有關的「海底黑煙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