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海洋」相關報導
東沙二十《上篇》:擁有世界級珊瑚生態的神秘東沙島在哪裡?
2000年,公視記者第一次搭乘海洋研究船,登上東沙島,之後每隔幾年就會造訪。17年來,從漁船、研究船、海巡署艦艇、軍機到民航機,幾乎每種交通工具都坐過,只為了替這個獨特的地方,留下見證。
東沙二十《下篇》:曾歷經珊瑚白化的東沙環礁如何起死回生?
冬日的清晨,東沙島還籠罩著黑幕,陽光捨不得從厚厚的雲層中露臉,只微微地放出一點點光芒,天空漸漸被染成淡紅色,美麗的雲彩是甦醒的前菜,然而這座島嶼一天真正的開始,是從大王廟。
文蛤荒與慌|大量文蛤死亡反映什麼環境危機?
你是否發現,今年的文蛤價格漲翻天,過去一斤六、七十元的文蛤,現在漲到一斤一百元以上,就連產地的市場價格,也是以前的兩倍左右。從彰化到雲林,大量暴斃,養殖戶一片哀號。這場文蛤浩劫,背後反映著什麼樣的環境危機?
揚帆前進|找回古老的航海智慧
揚起風帆,風吹向船帆,吹出飽滿的弧形,船身逆著風開始前進。在沒有現代化引擎的年代,人們靠著風力,到世界各地貿易、旅行。航海科技日新月異,有一群人,仍然持續推廣帆船運動,希望用低耗能、低污染的方式,親近海洋。也有人正著手復興傳統帆船工藝,要找回古老的航海智慧。
重返魚湧之海 鯖魚找生路
黑潮為台灣東部帶來豐富漁業資源,南方澳獨特的天然地形,讓這裡成為鯖魚的故鄉。發展近百年的鯖魚產業,讓漁民得以溫飽,讓消費者能享用便宜又營養的魚。當鯖魚開始發出生存警訊,該怎麼幫牠們找生路?
重返魚湧之海 |石垣島的挑戰
距離台灣只有270公里的石垣島,是日本沖繩縣,最靠近台灣的島嶼之一。溫暖的黑潮終年圍繞,滋養著壯麗珊瑚礁群,帶來魚群,也為小島帶來大批觀光人潮。不過,島上的自然美景,卻正在悄悄改變。賴以維生的海洋資源,漸漸消失,石垣島民該如何改變這樣的困境?
藻礁大未來|當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在桃園藻礁
沒有珊瑚礁的繽紛,乍看之下,不算美麗。走近、蹲下,才能看見傳奇。這是由藻類所建造的生物礁,藻類留下的鈣化石灰質,黏結其他沉積物,慢慢形成礁體,最古老的有7600年。
20170629新竹海岸有超毒戴奧辛廢棄物!
2017年五月,我們跟著長期關心廢棄物流向的台南社大黃煥彰老師,以及研究藻礁生態的特生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來到位在新竹縣新豐鄉和竹北市的海岸進行調查。 劉靜榆從2014年開始,就在此地調查藻礁的分佈情況,意外發現測出濃度異常偏高的重金屬,因此邀請黃煥彰和台南社大團隊到現場踏查。當天透過空拍畫面可以看出,這些事業廢棄物綿延2-3公里,數量龐大。黃煥彰研判可能已遭非法棄置在這裡數十年,...
黑油‧綠島|船舶軌跡來緝凶
3月9日,綠島北岸的珊瑚碎屑海灘和礁岩潮間帶,被大量油污沾染,就連海底都沉積著厚重油塊,潛水教授俞明宏潛入海底觀察,發現油泥呈長條狀,像蟒蛇一樣盤踞海底,一些底棲類、移動速度較慢的海洋生物,受到的影響最大,有些螺貝類身上有油污的痕跡,甚至有海蛞蝓、海參,受困油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