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荒與慌|大量文蛤死亡反映什麼環境危機?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葉鎮中

你是否發現,今年的文蛤價格漲翻天,過去一斤六、七十元的文蛤,現在漲到一斤一百元以上,就連產地的市場價格,也是以前的兩倍左右。從彰化到雲林,大量暴斃,養殖戶一片哀號。這場文蛤浩劫,背後反映著什麼樣的環境危機?

一大清早,工人們在文蛤池裡拉著採收機,岸上婦女忙著篩選,好不容易照顧了一年,終於等到文蛤收成,但是漁民臉上卻沒有收穫的喜悅,只有聲聲無奈。收上來的文蛤,九成以上殼都已經張開,只能倒在一旁當廢棄物,一整年心血付諸東流。

從彰化到台南一望無際的海岸線,這裡是文蛤養殖重鎮。走進養殖區,一堆又一堆死亡的文蛤殼,堆置在路邊,猶如現代貝塚。彰化縣芳苑鄉養殖業者洪清山從二十幾歲開始養文蛤,養了四十多年,從來沒遇到像今年這樣的慘況。

不只彰化,濁水溪南岸的雲林麥寮、台西,今年文蛤產業也幾乎全軍覆沒,許多漁民都懷疑,工業區污染是導致文蛤死亡重要的原因。

文蛤生長與工業污染間是否相關,缺乏長期而完整的調查資料。水產試驗所所長陳君如認為,文蛤死亡原因錯綜複雜,一方面因為這幾年極端氣候頻繁,高溫加上瞬間豪大雨,讓文蛤難以承受。另一個原因可能跟養殖密度有關,彰化和雲林台西養殖密度偏高,這兩年文蛤死亡率也比較高。

漁民則認為,環境惡化是文蛤死亡主因。觀察彰化養殖區周遭的環境,所有養殖戶都是從同一條大排中取用海水並排水,而附近有養豬場、養雞場、地下工廠,所有污水都排放到大排中,傳來陣陣惡臭,水質狀況讓人搖頭。

雲林口湖以南,這裡因為環境比較好、換水容易,加上雲林口湖有西南沿海唯一一座海水供應站,可以統籌供應下崙地區乾淨的海水,今年文蛤死亡率大幅下降。漁民呼籲政府增建海水供應站,擴大海水供應範圍,不但可以改善魚塭水質減少漁民損失,也可以減少抽取地下水。

目前水試所正在台西的研究中心進行文蛤養殖實驗,主要作法是每星期投放二氧化氯進行消毒殺菌,定期檢測底泥狀態,能不能成功,明年收穫才會見真章。

根據官方統計,103年文蛤養殖的產值達到五十億,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生計來源。如果大環境繼續惡化,漁民紛紛棄養,文蛤養殖最終恐怕會走向崩潰。

在環境惡化狀況下,養殖業者有什麼自救之道?在台南七股潟湖養殖黑金文蛤的黃芬香,以低密度、生態化養殖,希望能培養文蛤抵抗逆境的能力。經過多年摸索,黃芬香建立起文蛤、草蝦、虱目魚、石斑魚共生的養殖模式,再加上位於七股潟湖,水質良好,文蛤育成率達到九成。在雲林口湖,呂先生運用生態養殖模式,文蛤生長也比較順利。

相對其他的水產養殖,貝類養殖不必用大量的餌料,是比較永續的養殖方式。中研院學者邵廣昭等人曾撰寫台灣海鮮選擇指南,其中建議食用的水產,貝類名列前茅。以文蛤來說,不但能淨化水質,生長過程還可以將溶解於水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碳酸鈣的外殼,具有固碳效果。

面對氣候變遷,文蛤發揮了固碳、減碳的重要功能,但是當極端氣候發威,牠也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文蛤面臨浩劫,突顯出沿海環境的惡化,政府的輕忽和基礎設施的缺乏。這個由來已久的產業,不能繼續生存下去?望著眼前成堆的空殼,漁民依舊在無邊的波光中,尋找希望。

 

集數
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