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縱貫線的燈塔

2001-03-12

檳榔在台灣絕對是一個議題,除了檳榔被標籤為水土保持的殺手之外,檳榔盤商及檳榔西施更被認為傷害國民健康及道德淪落的推手。本集將從台灣的檳榔次文化現象:原住民文化、藍領階級、反對黨文化開始,為您揭露檳榔西施的「三化」現象,即清涼化、透明化和24小時的7-11化,同時將進行檳榔與口腔癌的辯證。

鋒面將至|台灣捕鯊業面對國際鯊魚保育浪潮

2001-03-05

對台灣多數的近海捕撈漁民來說,凌晨四點是他們一天的開始。南方澳的捕鯊船也不例外,三月的風浪不算太大,不過根據氣象報導,這一天傍晚將有一波鋒面過境,屆時海上的風浪將高達八、九級。對於捕鯊的漁民來說,八、九級的風浪 的確不容掉以輕心。但即使回到陸地上,他們依然得面對一波波衝擊而來的保育聲浪。 黎明時分,捕鯊船開始作業。不過一開始的工作並不是釣鯊魚,而是釣鯊魚喜歡吃的魚,這一陣子釣的都是鯖魚,...

望安,生命的龜途

2001-03-05

綠蠵龜,曾經是海洋中族群量最大的海龜,遍及全球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今日卻成了瀕臨滅絕種的保育類動物。過去台灣本島許多沙灘都有牠的足跡,現今只剩下蘭嶼和澎湖的望安島,還能固定見到綠蠵龜上岸產卵。 溫柔、沉默而龐大,綠蠵龜從2億年前恐龍主宰地球的時代,就以現在的姿態存在了。比起其他任何爬蟲類動物,綠蠵龜可能是最好利用的,肉與卵在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而偏偏又是那麼唾手可得。 1995年,...

大地的眼睛

2001-03-05

在與漢人交易尚不普遍的時代,台灣原住民主要的肉類來源,便是來自於狩獵所捕獲的動物。一直到今天,布農、泰雅等原住民族,還是保留著狩獵的傳統。為了要成為一個好的獵人,布農的孩子從小就要跟著Dama〈父親〉在山林裡學習各種知識,除了要有在山中生存的基本能力之外,也要懂得動物的習性,能夠輕易地從動物的路徑、糞便等線索掌握動物的行蹤。

偷渡有機氯

2001-03-05

DDT曾經是被諾貝爾化學獎所推崇的研究成果, 今天卻成為國際禁用的十二種有機氯化物之一。台灣早在二十年前已全面禁用這些有機氯農藥, 但是它的威脅卻在89年12月所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昭然若揭。

霧林中的探索

2001-02-26

位於棲蘭山的鴛鴦湖自然保留區,屬於台灣中海拔的森林,以檜木為主,除此以外,它還有一個相當特別的溼地,以及多樣的雲霧樣態,因此設立了永久樣區以及一個長期生態研究站,目前台灣類似這樣的研究站一共有5個,不過與這兩年來備受爭議的檜木森林有關的,這是唯一的一個。 然而,檜木林的研究資料很少,研究站已建立了5至7年的調查,謎一樣的雲霧中,透露著活化石的神秘氣息,這些從6500萬年前就延續至今的檜木族群,...

阿里山的檜木靈

2001-02-26

那是阿里山的紅檜被砍伐最激烈的年代, 留存在森林深處的樹靈塔還隱約留下這場森林屠殺後的痕跡, 三十萬棵的千年紅檜從1912年開始,已經被砍伐了八成以上,今天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只留下當初被視為”劣材”的神木供人讚嘆….

民族植物情

2001-02-26

在台東縣新興國小的鄭漢文校長從事民族植物多年,研究包含各原住民族,除了了解各民族的植物使用的知識,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上,對他來說這樣的研究不只在植物方面,在文化認識與教育上的意涵,對他來說更具意義。

入侵淺山:強勢的外來藤蔓植物-香澤

2001-02-26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近一二十年來,有一種強勢的外來藤蔓植物-香澤蘭,在高雄六龜,香澤蘭悄悄地在台灣的淺山林地蔓延、拓展,嚴重威脅台灣本地植物的生存

七彩湖之歌|布農族聖地的尋根之旅

2001-02-19

今年除夕,南投縣信義鄉雙龍村長老教會,帶著160位布農族人,踩著祖先的步伐,到布農族的聖地—七彩湖,展開一年一次的尋根之行。雙龍村的居民,從1歲到85歲跨越四代人口,浩浩蕩蕩地來到海拔2700公尺的山坳,從紮營到生火煮食,父傳子、子傳孫,一點一滴地將上一代的生活智慧傳授給下一代。

大屯溪的美麗與哀愁

2001-02-19

大屯溪流經台北縣的三芝鄉與淡水鎮,流經中游的中和里時,因為當地民眾與保育團體的關心,得以改變原有的水泥護岸的設計,變更為更有生態考量的生態工法,過程中李永志老師協調與推動佔有關鍵性的角色。

濕地今昔

2001-02-19

冬末春初的北台灣,上萬隻雁鴨、上萬個人,齊聚在華江雁鴨公園,共同詮釋一種都會的野趣。南台灣的夏日清晨,一株株急待啟發的幼苗,無拘無束地吸收著,鳥松濕地的自然養份。秋高氣爽,中台灣的高美濕地,以其得天獨厚的豐美,重建了人們對於土地的信賴和期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