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洗餐具已經成為台灣飲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認為塑膠袋、保麗龍在盛裝食物的過程中,若是溫度過高,可能會釋出有害物質,累積在人體中,導致昏睡、肝癌等病症,但也有人覺得這是過度誇大渲染的說法,真相究竟如何呢?首先,必須先認識PE(聚乙烯)材質的特性與分類。
PE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泛的塑膠,可分為HDPE(高密度聚乙烯)與LDPE(低密度聚乙烯)兩種,市面上常見的塑膠袋與各種半透明、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是以PE製成,遇油與高溫可能會溶出乙烯單體、催化劑與可塑劑,某些有害物質會經年累月地屯積在人體內,甚至遺傳到下一代,後果是難以想像的。
PE也是製成保鮮膜的材質,然而根據一般消費者的經驗,也常常會買到PVC(聚氯乙烯)或PVDC(聚偏二氯乙烯)材質製成的,若將保鮮膜重覆使用,或是微波時間過久,都有可能造成有害物質溶出,而PVC與PVDC的可塑劑含DOP成份,不僅對人體有危害,對生態的破壞亦相當嚴重。
另一類常接觸到的塑膠製品是PS(聚苯乙烯)與PP(聚丙烯),未發泡的PS製成瓶罐,例如養樂多、優酪乳、布丁盒等,發泡後的PS廣泛製成一次性餐具,例如保麗龍與部分泡麵碗等。而PP做成的免洗餐具,像是辦桌上常見的紅色塑膠碗、盛裝微波食品的塑膠盒等。如果焚化爐的溫度不夠或是焚化不完全,PS會產生PAH(多苯環芳香烴)的致癌物質,盛裝柑橘類的果汁時也可能溶出單體,而PP由於耐熱性佳,單體又具揮發性,只要在正常使用範圍中,安全上較無顧慮。
塑膠食品包裝容器為生活帶來相當的便利性,雖然政府訂有相關法規,來規範業者製造出符合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的產品,同時也針對源頭、販售業者與使用場所進行不定期抽驗,然而更重要的是,消費者應該養成正確使用塑膠製品的觀念與方法,畢竟,個人和家人的健康必須操之在己,同時,避免使用塑膠製品才是對生態應有的關懷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