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納莉颱風】颱風來的那一天:在台北航行
被忽略的都市邊緣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者困在台北邊城,卻真實記錄了東湖,文山區,信義區的災況,納莉颱風來的那一天,我們以遊記的心情,隨著洪水在都市裡航行。
【納莉颱風】水的驚嘆號|台北變成湖
納莉颱風在一夕之間,讓台北市成了台北湖,也使得台北人重新去思考我們與河流、與水的關係。事實上,自從台北盆地在地球上誕生到現在,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是湖泊就是沼澤。水是台北盆地性格的一部份,但是,當台北發展成為高密度的都市,整個治水政策與思維卻是以一種嫌棄的態度面對水,這種嫌棄的態度表現在堤防與大型抽水站的設置上。納莉之後,我們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與都市裡的水建立起新夥伴關係呢?這是本集所欲探討的方向。
被遺忘的村落|西部沿海地勢低窪的聚落,為何無法擺脫淹水的糾纏
台北大淹水是媒體報導的焦點,但是許多貧瘠的沿海漁村聚落,因為地層下陷,導致常常淹水,卻鮮為人知,納莉颱風過後,彰化台西鄉、雲林五港村、嘉義圍潭村幾乎整座村莊、人、學校、墳墓都浸泡在水中,它們就像被遺忘的村落一樣。
【看守台灣】東沙:失落的天堂
海、藍天、白沙、珊瑚礁,是東沙島給人的第一印象,這座看似遺世孤立的淨土,自古以來卻是兵家必爭之地,時空轉移,這顆有如遺落在南中國海的珍珠,已漸漸褪去戰地的神秘色彩,由宣示主權、保衛疆土的標竿,向度假勝地前進。
歸途 歸土 龜山島|有待完善的生態觀光
龜山島的開放,標榜是生態旅遊。檢視龜山島開放一年,仍可看見其規畫不週詳的地方。本集前段將記錄原龜山島住民尋根及抬媽祖活動;中段將藉由登401高地,講解龜山島的林相及前人墾荒遺跡。後段則著重在目前一般生態旅遊解說員(導遊)的不專業,或是在解說的過程中太過於民俗化。主辦者(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有責任,遊客也有責任去瞭解生態旅遊的涵意與意義,遊客若能先試著去瞭解龜山島的歷史文化,則在旅遊時,將對當地的自然景觀有更深切的認識。
尋著樹林的腳步|承載了龐大遊憩壓力的柴山自然公園
高雄地區都市綠地的質與量都不足的情形下,柴山自然公園無法避免的承載了龐大的遊憩壓力,人為的強烈干擾,讓自然公園的生態環境大大改變。柴山會今年五月所舉辦的柴山魔芋節一系列活動,以文化活動傳遞生態教育的訊息,告知大家柴山之可貴與重要性,希望能讓柴山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