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他們找一個家|為受災戶重建家屋

730、921,這可不是樂透彩的中獎號碼,而是桃芝颱風與地震的紀念日,當立法院還在為基隆河整治經費吵得聲嘶力竭時,動不動八、九億的數字相對於生活在災區的朋友,還不知道貸款買房子是不是負擔得起,明天怎麼過下去?

公部門礙於職權與公文往來必要的程序與時間,的確是要慢慢等,據估計從土地取得、土地變更編訂、建照申請、環境影響評估等程序走完,最少要兩年,只是公部門似乎忽略了災民對家的渴望,還有時間所帶給他們的壓力。以中部災區的遷村計畫為例,並不是經費問題,而是政府的法令無法聯合運用,公部門的程序無法簡化所致,只不過這樣的結果又讓已經失去產業、家園甚至家人的災民來承擔,是不是有失公平?

三年了,一千多個日子,有的人找到了房子,卻擔心繳不出貸款,有的人既無法原地重建也找不到適合的地點,政府曾經承諾的遷村計畫窒礙難行,這一晃眼又是三年,災民不再等待,決定自己找房子。

然而,蓋一棟房子真的那麼難嗎?九二一災區家屋再造服務團隊會告訴你,一點都不難,不僅不難,還可以很便宜,甚至自己動手蓋。建築構法有彈性、構料便宜、工法簡易,就是協力造屋的特性,讓蓋房子這件專業的事,只要願意也可以隨時參與,這個構想解決了災民無屋可住的窘境,也提供了原住民七百五十人的就業機會。一棟外觀美麗的房子,只需不到一個月的工作天即可完成,而且造價平均在三十萬左右,加上災民本身來自各單位的補助款,其實自付額並不多。

其中,九二一大地震毀滅性的破壞給了謝英俊建築師「低科技‧綠建築」理念的一個實踐機會,陸陸續續蓋好的房子,人性化的設計、彈性運用的空間,協力造屋系列讓我們看到理念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有了房子,接下來是如何將產業與社區結合,在原住民部落有的是多餘的人力,但是勞力如何變成一項產業,這是很多公部門執行單位一直做不到的難題。這群在陽光下流著汗的建築伙伴,用雙手實踐了多一點人、少一點建築的理念,目前完成了三十五戶協力造屋的工程,也就是說有三十五個家庭因此有了安家立業的場所,那麼法令呢?坐在冷氣房的行政官員們,實在該加加油了。

地點
集數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