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樹木之死(上):松材線蟲入侵火炎山馬尾松林
三義火炎山,位在台灣中西部,大安溪下游北側。從民國75年六月底開始,依照文化資產保護法被劃為自然保留區,區內光禿挺拔的自然崩塌地形和台灣最大片的馬尾松天然林是兩個主要被保護的對象。
隔音牆,不隔音?|體檢公路隔音牆效果
隔音牆到底能隔掉多少音量?國道新建工程局副局長邱琳濱表示,能查到的數據是3分貝到5分貝。而海洋大學造船系教授王偉輝分析,電話鈴聲和電腦鍵盤敲打聲,平均是60到65分貝,窗外小鳥的叫聲,是30到40分貝。因此,台灣隔音牆所能減低的,竟然只有小鳥叫聲十分之一的音量。
歐吉桑的海洋夢|用愛魚的心打造海洋城堡
一個人能有多愛魚呢? 年少時房間養滿魚,年輕時開家小型水族館,年老時興建中型海洋館。桃園海洋館的董事長陳太村對魚的狂熱,已經可以用魚痴來形容。
焚化之爭|雲林焚化爐興建爭議
10月18日,雲林焚化爐動工,千名警力進駐焚化爐預定地,反對群眾與警察爆發激烈衝突,過程中許多人受傷...。沒有人願意看到流血衝突,也沒有人喜歡家旁邊建一座焚化爐,但是垃圾問題終究是要解決,而政府選擇用焚化爐。
鳥人共和國|搶救黑面琵鷺
每年,冬侯鳥黑面琵鷺都會到台南七股曾文溪口渡冬。在保育觀念不盛行的年代,黑面琵鷺只是賞鳥人之間互傳的鳥種,並未變成具體的保育行動,直到國際間一次亞洲水鳥調查,確定了黑面琵鷺數量不到300隻,正面臨絕種的壓力,再加上1990年台南縣政府打算將黑面琵鷺棲息的溼地規劃為工業區,將會危及黑面琵鷺的生存,於是搶救黑面琵鷺的行動開始展開。 「要顧鳥,還是要顧人?」似乎變成一個兩難的問題,當時的情勢,...
克復濕地|雙連埤水生植物種源復育
溼地保育的觀念尚未成熟,珍貴溼地—宜蘭雙連埤的存留與否至今仍是未知數。對於宜蘭一群熱愛自然的朋友來說,坐以待斃不如起身而行,邱錦和老師和一群朋友轉而從積極面思考保育的策略,他們將瀕危的水生植物移植復育,再慢慢的移植到埤塘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