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動物所所長邵廣昭說,鯊魚過去本來並不是主要直接漁獲的對象,因為價格比較低,尤其國外其實都不捕鯊魚,往往是意外的漁獲或混獲,但後來發現魚鰭價值高,因為可以透過貿易銷售東方,所以鯊魚在國外消耗量,主要消費國仍是東方。
根據國外保育團體的估計,去年光由香港轉口到其他地區的鯊魚鰭,就有將近六千噸,也就是說有兩千萬隻鯊魚,因此遭到捕殺,而最讓保育團體無法忍受的是,有些遠洋漁船在捕獲鯊魚之後,竟只割下魚鰭,將魚體丟回大海,而捕鯊量高居全球前五名的台灣,自然也就成為被指責的焦點。
『鯊魚受到保護的原因很多,因為生物特性,鯊魚是一種成長很慢的動物,生產子帶數目也很少,而且是間斷生殖,這樣的生物特性,讓鯊魚的資源變得容易受到傷害,國外有很多調查數據證實,如果鯊魚一旦變成漁獲的對象之後,牠的資源量馬上就會一蹶不振,目前已經有好幾種鯊魚例子出現,包括狐鮫、鯨鮫等。』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系教授莊守正擔憂鯊魚未來,如此說。
生物資源本身就有再生性,如果取之適當,是能夠永續利用,不僅對人類有益,也不會對資源本身造成傷害,這便也是追求保育的目標。